余齐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口号是怎么提出的呢?
1894年6月,年仅28岁的孙中山偕陆皓东赴天津上书年届八秩开一、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傅相李鸿章,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四大主张,却未被李鸿章接见。1894年中日甲午战败,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孙中山彻底摈弃改良幻想,决心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批会员仅有二十余人。孙中山为主席,规定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宗旨,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挽救危局;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秘密誓词。
在孙中山起草的《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提到:“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兴中会规定九条章程,第一条,开宗明义:“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在香港建立香港兴中会,《香港兴中会章程》第二条规定:“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在章程中,对于会名、宗旨、志向、人员、交友、支会、人材、款项、公所、交通,都有明确规定,使之成为能振兴中华有战斗力的革命组织。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后不足一年,1895年10月26日,孙中山组织、领导和参与广州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起义,因决策失当而流产。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陆皓东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孙中山与陈少白、郑士良经澳门、香港逃亡至日本,在横滨成立兴中会分会。此时孙中山断发改装,以明彻底与清廷决裂之志。
广州重阳起事是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以武力推翻清朝政府,以实际行动实行振兴中华的尝试。只有推翻了无能的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清政府才能“扶大厦之将倾”,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振兴中华的第三任务就是“仿行西法以筹自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之国强民富,让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政府,实现了18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的第一步。这一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选自《人民政协报》)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