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1月,在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领导下,中共湖北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在党政军民机关内部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三反”运动,是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的腐蚀、保持共产党人廉政为民本色的一次成功实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其根本目的是惩治腐败,拒腐防变,实质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次运动清除了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损害人民利益的“三害”,依法惩处了贪污分子,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精神污毒,有力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初步成为新社会的新风气,从而改善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激发了广大城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这场运动开创的50年代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对现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一、“三害”产生的原因
建国之初,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三害”现象的大量存在和蔓延,原因是多方面的。薄一波曾指出: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之所以大批发生,而又长期得不到克服,主要原因是缺乏党章上所规定的应有的民主生活,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许多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甚为严重,高高在上,虚浮骄傲,死气沉沉,因而得不到群众的教育和监督。①
其次,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各地的党政军机关留用了为数众多的旧人员。仅湖北省省直机关接收旧职员5429人,武汉市接收公教人员及职工约4.2万人,各企业技术部门的员工几乎是全部留用,国民党政府公安部门被留用者达68%。由于这些旧人员长期为旧中国官贵民贱、奢侈浪费、贪污腐化之风所浸染,积习颇深。解放后虽经教育但尚未得到彻底改造,所以一有机会便旧病复发;有些人虽身在人民政府,但不思改悔,我行我素,利用各种方式肆意盗窃国家的财产;有些则是混进或受不法资本家派遣打入机关内部的“坐探”与“内线”,里通外联,狼狈为奸,时刻寻机进行破坏和捣乱。
第三,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一些不法资本家,当他们唯利是图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向无产阶级的领导发起进攻,其方式就是使用“糖衣炮弹”,在党政军机关内寻找靠山,培植自己的势力。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用贿赂、请客、送礼、美色诱惑等手段腐蚀拉拢干部。而思想意志薄弱者,或刚参加革命工作没有经过系统思想教育的人,受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好逸恶劳思想的驱动,便成为他们的俘虏和代理人。
第四,革命胜利后,共产党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从穷乡僻壤来到繁华的城市,由在野党成了执政党。随着形势、环境、地位的变化,一些意志薄弱的共产党员没有经得住胜利的考验。他们进城以后,摆阔气,讲排场,耍干部气派,置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在党内兴起铺张浪费和官僚主义不正之风。这些人为了满足铺张的欲望,肆意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走上了贪污受贿的道路。刘青山、张子善便是这样的典型。
第五,新中国初期“三害”现象的普遍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必要的法律法规尚未确立。虽然有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但其中的规定都是原则性的,完备的法律制度在当时还根本没有制定出来。由于存在必要的法律法规“真空”的现象,从而社会成员的一些具体活动主要是受道德约束。特别是各级人民政府缺失严格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使党政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得不到应有的制约。在权力不受制约的情况下,就使得有权的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成为可能,并且权力越大,谋取的私利也就越多。
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的严重存在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三害”在经济方面的最大危害是大量地浪费国家的建设资金,败坏国家的建设事业。革命虽然胜利了,如果没有必要的资金,就不可能建设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更谈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途。“三害”在政治方面的危害,就在于它使党、政、军、民系统的一些干部逐渐被腐蚀,因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直至脱离革命。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残存的封建文化的糟粕和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还占据一定的市场,时时处处在侵蚀着人们的思想灵魂,侵蚀着新中国的肌体。严重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会从共产党内部腐蚀、瓦解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最终葬送这个政权。
湖北的“三反”运动,在党中央领导下,从1951年12月开始,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广泛发动党内外群众,号召有问题的人坦白交代,开展大规模的检举运动,大张旗鼓,雷厉风行,以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支持和群众威力,在斗争中注意抓住典型重大案件,同时组织专门小组,对检举和坦白交待的材料对证、核实、定案,以引起全党的警惕和全社会的重视。其间,经历了发动学习民主检查、集中反贪污斗争、定案总结和建设复查等阶段,到1952年9月结束。在进行“三反”运动的同时,对资本家的种种违法活动进行一次主动的出击,发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