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研究

略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

发布日期: 2016-12-21 来源:

谭克绳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它形成的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坚持的时间较长,考察其原因,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鄂豫皖边区建立了一支人数从多,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过得硬,能形成领导核心的中坚力量--中共鄂豫皖根据地地方的党组织。本人试就鄂豫皖根据地党组织的建设问题,如下初步探讨。
  一、不断发展与壮大党的队伍,这是搞好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产党领导权的组织保证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民党新军阀对人民实行反革命的白色恐怖,鄂豫皖边区许多县共产党组织遭受破坏,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英勇牺牲。为了继续领导广大人民坚持斗争,就必须迅速恢复和发展各级党组织。1927年秋冬,"八.七"会议精神传达到鄂豫皖边区后,中共湖北、河南省委和安徽省临委立即在鄂豫皖边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这年8月下旬,湖北省委为发动鄂东地区的秋收暴动,决定成立鄂东特委。9月下旬,河南省委成立了豫南特委,并派人到豫东南各县整顿党的组织。10月下旬,安徽省临委成立皖中特委,负责指挥六安等县的武装起义。此后,各地党组织积极发动农民,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1927年10月,湖北省委为加强黄安、麻城等县武装起义的领导力量,成立了黄麻特委,并致信该特委,强调在今后武装起义中,"应极力发展我们的组织,把忠实勇敢的真正农民,加入我们的党,以党来做群众的核心,务做到这一暴动是群众的暴动。"11月13日,黄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了武装起义,揭开了鄂豫皖边区武装起义的序幕。12月下旬,黄麻起义受挫后,湖北省委及时写信给黄安县委,指出:要"极力整顿我们的党,发展我们的党,洗刷一切动摇犹疑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把广大的勇敢的忠实的农民加入,并提起他们来作党的干部,从这斗争中来改造我们的党,以党来领导农民的暴动。"
  1929年6月,在鄂东北特委召开的鄂东各县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总结了该地区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要"建立布尔什维克的党"的任务。在发展组织方面,会议决定:要"从斗争中和在党的影响下的群众组织中去考查对象"。发展对象要注意下列条件:革命性强的;经济地位低的;与反革命派无社会关系的;习惯好的;无恶劣嗜好的。六安县委提出吸收新党员的条件是:"(1)过去无反动言论者;(2)能吃苦耐劳者;(3)有阶级觉悟者;(4)现在积极参加工作者;(5)能服从纪律者,能鼓动分粮斗争的"。从此,使鄂豫皖边区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11月,正式成立了中共鄂豫边特委,管辖黄安、麻城、罗田、黄陂、商城、黄山、罗山、黄冈等8个县委,共有党员约2000人。
  192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成立六安中心县委,并在它领导下于11月举行六霍起义,开辟了皖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边特委,标志着鄂豫皖边区共产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1月下旬,中央派曾中生来重组了鄂豫皖特委。从这年12月至1931年5月,这块根据地的红军取得了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经过这时期的斗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迸一步巩固与扩大,全区拥有人口250万,共产党员发展到近1万人,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各项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鄂豫皖边区的共产党很注意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马列主义旗帜下,使党员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强信念
  鄂豫皖边区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农业区,因此,在这个地区发展的共产党员,绝大部分是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阶级觉悟有所提高,政治立场比较坚定,但在思想上没有或没有完全入党,党内存在着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如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生活的浪漫性",政治理论水平不高,一些党的负责人甚至认为中央的文件"是洋房子里出来的,不能在(鄂)东北区来实现,"由此可见,要把鄂豫皖边区的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个任务非常紧迫,又十分艰巨。
  如上所述,早在鄂东北各县第二次联席会议上,鄂东北特委就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布尔什维克的党"的战斗任务,并强调要用"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精神来战胜小资产阶级的和农民的一切不正确的倾向。"1929年7月,信阳中心县委在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对党员和红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对政治有正确的认识。为此,他们便采取各种措施来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向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当时,鄂东北与皖西地区的党组织都编印了《入党须知》的小册子,作为党的基本知识教材,发给各支部的党员学习。这本文字通俗易懂的教材,其内容是阐明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它的最终目标,规定了党员应具备的条件等。如《入党须知》第1章中讲到共产党的特色时这样写道:"依照列宁主义党的组织,应具备下列三个特色:(1)即统一思想,不许有一切非革命非无产阶级的思想;(2)统一策略,不许有任何非党所定的策略;(3)统一行动,不许有人自为战的个人行动。"1928年夏天,潜山县委书记王效亭到该县的汤池、石关等地向党员讲课时,就是以《入党须知》作为教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开办党务干部学校。1929年初,由鄂东北特委创办的党务干部学校在黄安七里坪成立,学员来自黄安等县,由各县委选派有工作能力、政治思想好、能识字的干部。学员学习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紧密结合当前政治斗争和实际工作需要,学习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每天讲课5小时,其余时间为学习讨论,召开各种形式讨论会,提出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兴味极好"。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安排在各级党务部门工作。1931年8月,在金家寨办了皖西北党务干部学校。
  除了开办党校以外,各级党组织还普遍举办党务训练班,皖西北特委成立后,曾举办了6届党务训练班,专门训练县、区委干部及支部书记,共158人。鄂东北特委从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办训练班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要求各县委要认真地办好党员干部训练班,并统一规定了训练的主要内容。
  第三,办好党报、党刊,用它来教育党员,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当时,鄂豫皖边区各级党组织对于这项工作非常重视。早在1929年6月,鄂东北特委指示"宣传刊物定期出刊",规定"篇幅要短","文字要浅而通俗","内容要实际事实,忌空泛论文"等。皖西北特委也强调"党报的内容必须有很正确的指导性与最大限度的通俗化具体化群众化,使它能真正深入劳苦群众中去。"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这块根据地党组织创办的党报,先后问世,党刊有《英特尔纳雄纳尔》、《火花》、《红旗》、《我们的路线》、《党内生活》、《工农兵》、《列宁三日刊》等,各县委主办的有黄安的《群众》,孝感的《火线》、商城的《咆哮》等,这些党报、党刊使广大党员提高了马列主义水平,增强了革命勇气。
  第四,开好党员生活会,以此作为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随着革命实践的不断丰富,他们逐步认识到党的经常性教育主要"应在支部会上",如何健全党支部生活会,各地党组织都在探索之中。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提出以下办法:(1)支部会至少每周开一次;(2)按月缴纳党费;(3)讨论政治理论及上级党委的决议,讨论日常工作,并分配每个同志工作;(4)介绍积极分子入党;(5)参加群众会议和群众斗争;(6)散发党的宣传品到群众中去;(7)支部在群众中要起党团作用,但不能代替群众组织;(8)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群众;(9)读党报;(10)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铁的纪律;(ll)交流工作经验;(12)党支部书记,必须是最积极而有威信的同志担任。实践证明,这些办法是切实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五,个别谈话,大量事实证明,各级党委负责人"与同志以个别谈话,这种办法有时比集会上的训话更为有效。"
  由于各级党组织领导人狠抓思想教育这件头等大事,因而使广大共产党员的阶级觉悟和政治思想水平大大提高,这是鄂豫皖根据地党在激烈的战争环境中,能坚持英勇战斗的重要原因。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