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要闻

“弘扬大别山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召开

发布日期: 2025-11-24 来源: 新华网

   为深化大别山精神的理论研究与时代阐释,11月20日,“弘扬大别山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召开。

  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余珂致欢迎辞。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王树林,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项水伦,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陈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北星等出席并致辞。中组部党建研究所第三编辑室主任冯舟出席。开幕式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赵斌主持。

  余珂在致辞中说,湖北始终将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加强资源保护、理论研究、宣传阐释和教育培训,推动大别山精神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下一步,要在大别山精神的研究阐释、资源转化、交流合作上谋求更大突破。

  陈晋强调,大别山精神是党在农村革命斗争中持续坚持和创造的精神,其形成和发展、坚持和发扬的时间跨度最长,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相互印证,其内化和外溢效应显著,要研究阐释和弘扬好大别山精神。

  王树林指出,大别山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依托,深刻理解、凝练大别山精神;要以大别山地区红色资源为依托,开阔思路、多措并举,传承弘扬好大别山精神;要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力量赋能老区发展、惠及当地人民。

  项水伦表示,大别山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形成大别山精神统一文本表述。党史学界需深化理论研究,筑牢精神阐释的学术根基;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精神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实践转化,彰显精神的现实价值。

  陈芳表示,大别山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内核一脉相承,是荆楚文化中伟大精神力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湖北省社科联将其作为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联”的优势,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助力相关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袁北星表示,大别山精神根植中华文化土壤、浸润荆楚文化养分,赓续红色血脉,生动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这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是砥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

  赵斌表示,大别山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湖北省委党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抓好会议成果转化运用,携手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携手研究红色精神、携手传承红色血脉,在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中彰显更大作为。

  本次研讨会聚焦“弘扬大别山精神”主题,特邀8位专家作主旨发言。武汉大学二级教授、湖北省大别山精神研究会会长丁俊萍,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李良明,湖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何光耀,河南信阳师范大学大别山精神研究院院长、教授田青刚,安徽省委党校(安徽省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教授刘红运,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红安分校(院)校(院)长、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湖北组织干部学院)院长王晓琴,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勇,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副院长吴继彩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大别山精神的学理支撑”“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大别山精神的统一表述”等议题,从多学科、多维度系统阐释了其理论基础、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主旨发言由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副校(长)唐岚主持。

  研讨会共征集论文386篇,作者涵盖省内外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党校、干部学院及科研院所等多个机构,形成了一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分组研讨环节中,近50位入选优秀论文作者围绕大会主题深入交流,进一步碰撞了学术观点。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持续深化研究、凝聚共识,推动大别山精神研究宣传阐释走深走实,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合力、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承办,受邀嘉宾、专家学者、红安县有关领导及主办单位相关人员共计130余人参加或列席会议。

  (来源:新华网 记者田海 张胜红)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