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要闻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同志致信王树华主任 寄语湖北党史

发布日期: 2005-12-23 来源:
    

树华同志:
  收到你要我给《湖北党史网站》写几句话的信,我一直在想写什么?当然,我要表示祝贺。作为湖北游子,听到你告诉《湖北党史网站》开通的消息,我非常高兴。不在领导岗位后,这方面的信息很闭塞,不在其位,我也不大主动地去关心此类事了。因此,我不知道全国各省开通“党史网站”的情况。你告诉我,在开通“党史网站”的全国还不是很多。这使我感到欣慰,毕竟湖北党史已进入“还不是很多”这一行列里了。
  湖北党史这些年是取得了不小成绩的,无论是开党史会议各省交流情况,还是去湖北党史研究室大楼参观过的同志,都有这个认识。我听到人家对湖北党史的这个评论,作为湖北人,也为家乡的成绩和进步而乐在心里。但是,另一方面,我这个湖北人,比较早地离开了湖北;工作以后,回乡次数有限,过去对家乡的历史、党史情况并不十分熟悉。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以后,到过省党史研究室几次,也到一些地、县转了转,这样,才逐渐地对湖北党史有些肤浅了解。我开始形成这样一个印象:湖北是个党史大省,还不是党史强省。今天,借祝贺《湖北党史网站》开通之机,想寄语几句:湖北应由党史大省变成党史强省。
  说湖北是党史大省,可以论列很多条。我勿须在你面前班门弄斧,只想讲这么个“一二三四”。所谓“一”:有党的一大代表;所谓“二”:有两位国家主席;所谓“三”: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三个方面军在湖北诞生或活动;所谓“四”:有四个苏区(老革命根据地),即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其他还有许多姑且不论,仅此四条就足以说明湖北的党史资源极其丰富,在党的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丰富的党史资源仅属于历史形态,是所以成为党史大省的根本缘由。在我看来,湖北党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湖北由党史大省变成党史强省。党史强省则是一种现实形态,主要是通过党史工作来体现的。 这就是说,党史工作出色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还应当加这么一条:将党史大省变成党史强省的进程和状况如何。由党史大省变成党史强省,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因此,不能苛求一届领导班子,省党史室已经作了很大努力。
  使湖北由党史大省变成党史强省,还应当做些什么工作呢?你比我更了解湖北的党史情况,讲的会更到位。我仅根据这两年“走走党史”到过一些省了解的情况,谈点不一定符合湖北实际的意见。
  (一)编辑出版完整的湖北党史资料。治史首先要资料齐全。我几次到省党史室,都没有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这是我工作的粗造和疏忽,很对不起省党史室的同志。如果省党史室过去做了这项工作,这条意见就作废。如果没有做完,就继续做。如果做的不完整,再补充,使之配齐成套。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条呢?这两年在赣南走中央苏区,那边的资料很齐全。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编辑出版了相当完整的江西党史资料,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非常有用。如果我们湖北也有完整的党史资料,那就对开展湖北党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湖北党史宣传的力度。恕我直言,湖北党史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党史天地》自创办以来,对宣传湖北党史起了很大作用,功不可没。但是,宣传湖北党史仅靠这个刊物是不够的,要有多条渠道。比如说,召开党史专题的理论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的党史专家就湖北党史的一些重大问题(也可以是全国性的党史问题)进行研讨。不能每年一次,每两年一次也可以。与会的专家应当是全国有影响的,提交的论文也应是全国一流的。这种会要由省党史室牵头挂帅,请省领导出席,会议要开得虎虎有生气,通过媒体在全国产生影响。当然,开这种会不容易,但是,我想一个江西赣州市从2001年以来连续开了四次,都是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作为一个省来说,召开这样的理论研讨会应当比人家一个市有条件。至于开什么样的会,怎么筹备,如果需要,我愿效劳。此外,还可用其他渠道,包括办好《湖北党史网站》,来加大宣传力度。
  (三)中央召开的大型理论研讨会,湖北应有更多、更好的论文作者参加。我退下来之前,就我参加过的包括有中央党史研究室参与举办的中央一级的全国大型理论研讨会所知,湖北省上会的论文不是很多,在全国各省排位不是靠前。这两年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了。这种会的组稿在省里不一定是省党史室负责,但我以为省党史室应组织力量争取每次都有论文作者赴会。这虽然不是检阅省的党史和理论研究力量的重要指标,但对外界看省的党史力量状况却是一次重要机会。有的省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很突出,应引为参考。
  (四)参与整合红色旅游线路,发挥党史资源大省的社会效应。我不清楚目前规划的红色旅游线路,湖北有几条。不管国家有关部门怎么规划,省里自己可以将丰富的党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完善大旅游线路,或者与之配套。如果能参与这方面的工作,省党史室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大显身手。包括讲解词,非党史部门编的不一定准确,也可能难到位。还要考虑红色的和绿色的、古色的,历史的和现代的如何结合,使之浑然一体,发挥旅游的最佳效益,并将红色旅游进一步做大、做强。
  以上意见不一定合适,但我这个在京的湖北佬,家乡情结犹在。姑妄说这些不合宜、不得体的话,作为对《湖北党史网站》的寄语吧。新的一年未到,但已近新年前夕,也算是对湖北党史工作的新年寄语吧。
  
  
                          石仲泉
                       2005年12月3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