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要闻

《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发布日期: 2016-01-26 来源:

  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1949—1978)正式出版后,获得社会广泛好评。1月24日,湖北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发行的消息。消息指出,二卷的出版发行是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及有关党史工作者经长期努力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为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一部红色“家谱”。同时,刊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忠杰题为《湖北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良明题为《读<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的两篇评论文章。
  李忠杰对《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书全面再现了1949年至1978年间湖北党组织的历史。这是湖北党史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全面推进党史工作的重要成绩。李忠杰认为,该书实事求是,主线突出。严格遵循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在重大历史问题上与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保持了统一;该书史感厚重,特色鲜明。运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吸收了不少党史、地方志的成果,史料丰富,内容翔实,言之有据,具体生动;该书应时之需,给人启迪。坚持以叙史为主,史论结合,在客观记载历史的基础上,对湖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力求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李良明认为,《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有四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一是结构科学严谨。结构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新中国成立这29年的历史读起来浑然一体;二是内容丰富全面。叙史没有遗漏,引证史料翔实,分析客观公允;三是观点正确创新。全书在历史评述上文字平实,且客观精准,有理论观点,体现了学术创新;四是地方特色鲜明。具有鲜明湖北特色的内容都写得非常具体,其内容通读起来,既感到亲切,也鼓舞人心。
  (宣教处)
  

附: 

  全省党员干部的红色“家谱”《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发行

  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会君、通讯员熊廷华、孔勇)昨从省委党史研究室获悉,《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1949—1978)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一部红色“家谱”。
  该书是根据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统一部署,在省委领导下,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全省党史工作力量,广泛征集史料、征求意见,历经数年编写完成的一部湖北党史基本著作。全书共4编20章,47万字,运用翔实史料,全面、系统、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至1978年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湖北党组织带领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党史研究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书遵循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科学严谨,主线突出、观点正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吸收了党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适应了时代和大局的需要,是一部学习党史、知党爱党的好教材。


  湖北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李忠杰

  由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简称《湖北党史》二卷)于最近公开出版了。这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地方组织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著作,是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及有关党史工作者经长期努力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编写党史基本著作,是党中央布置给全国党史部门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期,全国的《中国共产党历史》都统一分为三卷。第一卷从1921年写到1949年,第二卷从1949年写到1978年,第三卷是1978年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由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已于2002年出版,2011年再版。第二卷经过16年的编写和修改,经中央批准,也已于2011年出版。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也基本出齐了第一卷。近年来又相继出版了第二卷。
  湖北在近现代的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湖北在这种探索和奋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湖北是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得最多、并作出许多重大决策的地方之一,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地区之一。在党中央领导下,湖北人民斗志昂扬、奋发进取,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基地、原材料基地、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基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力量、积累了经验。湖北的党史是全国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湖北党史,既是反映这一时期湖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探索奋斗历程的需要,也是更加完整和全面地反映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历史的需要。
  在湖北省委的领导和关心下,在湖北大批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广大党史工作者的支持下,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长期不懈坚持工作,搜集资料,梳理历史,考证史实,精心写作,终于完成了《湖北党史》二卷,全面再现了1949年至1978年间湖北党组织的历史。这是湖北党史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全面推进党史工作的重要成绩。阅读《湖北党史》二卷,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实事求是,主线突出。党史著作写得是否成功,最根本的在于是否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湖北党史》二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力求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1949到1978年29年间的湖北党史,在揭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异常艰辛时,突出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该书运用翔实的史料和流畅的笔触,实事求是记载了湖北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反映了全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鲜明地肯定了这29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没有掩饰和回避探索中的失误,对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等,都以一定篇幅努力加以总结。全书严格遵循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在重大历史问题上与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保持了统一。
  史感厚重,特色鲜明。《湖北党史》二卷是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十多年来广泛征集史料,进行一系列扎实的专题研究基础上完成的。该书运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吸收了不少党史、地方志的成果,史料丰富,内容翔实,言之有据,具体生动。对浩如烟海的史料没有简单照录照转,而是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对史料进行认真的条分缕析。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着眼于选取和依据真实的史料,用事实说话,并为今后深化研究提供依据。史料的真实性保证了史书的可信性。书稿在修改审定过程中,还广泛征求了当年很多老领导、老同志的意见,保证了事实的准确性。《湖北党史》二卷还正确处理了湖北与全国的关系,既把湖北党史放在全国党史的大视野之中,又从湖北的实际出发,着力记载湖北党组织的活动和工作,对湖北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湖北地方工作的特点等,都作了详尽的叙述。如湖北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计抓农业、抓工业、抓科教、抓水利、抓交通等具有鲜明湖北特色的内容,在各编中都有展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亮点,凸显了湖北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科教大省、水利大省、“九省通衢”的地位。
  应时之需,给人启迪。编写党史的目的,是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历史,强调学习党史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是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和各种素质的营养剂。要求对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酝酿探索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重温这一段历史,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进一步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和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湖北党史》二卷的出版适应了时代和大局的需要。该书坚持以叙史为主,史论结合,在客观记载历史的基础上,对湖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力求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其中不乏精彩、独到之处。在讲到历史曲折之处,总结教训,发出警示之言,让人感受良多,深受启迪。
  总之,我相信《湖北党史》二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湖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振奋信心,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五个湖北”,再展荆楚雄风,再创荆楚辉煌,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读《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
  李良明


  《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湖北党史》二卷)经过千锤百炼,现正式出版了,这是湖北省党史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可喜可贺。阅读此书,有几个特点给人印象深刻。
  第一,结构科学严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和宣传中共党史,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湖北党史》二卷紧扣这一历史主题和主线,在结构上以四编20章47万余字的篇幅,将这段历史放在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大背景中进行论述,按历史发展脉络纵不断线,按历史内容横不缺档,把“条条”与“块块”、政治与经济、成就与挫折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叙述得比较清楚,充分展现了湖北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不断纠正探索中发生的错误、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艰难而又光辉的历程。全书结构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这29年的历史读起来浑然一体。
  第二,内容丰富全面。为编写好这部史著,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做了比较扎实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先后编纂出版了大事记、人物传、专题集等许多成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通观全书,《湖北党史》二卷对湖北29年中的重大史事都有描述。不仅写了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还写了党领导工、青、妇等群团工作以及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不仅写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省委领导层的决策和实践,也写了基层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英模人物的活动。该书还以适当的篇幅对这一时期湖北党的建设历史做出了比较完整的叙述。全书叙史没有遗漏,引证史料翔实,分析客观公允。
  第三,观点正确创新。编写史书光有史料的堆积不行,还要有分析,体现作者对历史的看法,这就是理论观点。该书严格遵循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的有关论述,科学运用了党史学界的最新成果,保证了党史研究的严肃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全书在历史评述上文字平实,且客观精准,有理论观点,体现了学术创新。书中亮点很多,比如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评述,做到了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得很清楚,分析意见比较中肯、深入而恰当。比如对“湖北十年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科学总结和评价。第四编“走向伟大的历史转折”,摒弃了“两年徘徊”的提法,还原了真实历史,体现了学人的历史担当和理论勇气。
  第四,地方特色鲜明。湖北党史是全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党历史和其他各省党的历史相比较,有许多共性,但又有自己的特色。通读《湖北党史》二卷,全书在彰显湖北地方特色方面是下足了苦功的。例如湖北的水利和交通建设、“一五”期间武钢等一批“武”字头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战胜1954年特大洪水灾害、五六十年代湖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三五”及“四五”计划时期湖北的“一二三”龙头工程带动全省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等这些具有鲜明湖北特色的内容,《湖北党史》二卷都写得非常具体,其内容通读起来,既感到亲切,也鼓舞人心。
  总之,《湖北党史》二卷是一部成功之作,代表了目前湖北党史研究的最新水平,为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一部学习党史、知党爱党的好教材。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