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城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经市委同意,由市委办公室印发。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史志工作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党史资料征集内容和类型进一步丰富,党史著作编写和出版水平不断提高,建立更加完善的党史资料收集、报送、编研和服务保障体系,全市进一步形成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良好风气;地方志工作推出一批精品志书,建设一批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村(社区)史志馆,方志编修、年鉴编纂、史志馆建设、地情网建设、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的格局进一步拓展,史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史志工作主要任务。一是持续推进宜城地方党史基础研究工作。忠实记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宜城的生动实践,编纂出版《脱贫攻坚口述史》《抗疫防疫口述史》,全面总结和记录宜城市委、市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抗疫防疫过程中科学决策、尽锐出战的历史进程,以及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经验;按照“广泛、核准、精编、严审”原则,组织编撰出版《中国共产党宜城市组织史资料(第七卷)》(2016—2021);继续做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宜城“红色历史”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适时启动《宜城革命史(1921—1949)》的修订出版;深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专题研究,重点突出抗洪抢险、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重大事件、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史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力争每年有1个专题研究成果在省或襄阳市级报刊上发表。
二是持续推进志鉴编纂出版及地情资料开发利用。全面开展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轮修志工作,科学编制第三轮修志方案,加强修志队伍培训,启动镇、村(社区)和部门第三轮修志试点;继续实行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编纂当年出版”,努力跻身国家优质年鉴行列;编纂出版《扶贫志》《全面小康志》《抗疫志》,全面、真实、系统地记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成就;推动镇、村(社区)和各类专业志的编纂工作,打造名镇、村(社区)志和专业志品牌工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旧志收集整理,对基础较好宜城旧志率先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和补缺。
三是持续推进史志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打造党史、党性教育“红色街区”,选定若干个红色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镇(街道)、村、社区,在全市打造一批“红色街区”,使之成为全市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继续推进党史编研成果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教材;在《楚都宜城网》开辟《党史专家说党史》专栏,讲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光辉成就、基本经验和光荣传统,对外宣讲宜城红色故事;配合各镇(街道),加强村(社区)史志馆建设,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史志馆,努力建成地情资料收藏保护中心、地情展示展览中心,以“红色文化”利用和特色档案开发助推乡村振兴。
《规划》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坚持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八到位”的工作机制。要加强人才建设,加强宣传推广,努力营造全社会读志用志的良好氛围。
(宜城市史志研究中心 许中明 习瑞芳)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