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圆帽、鞋套、防护服、橡胶手套、防护面屏、N95口罩……在这些防护用具后面,或纤弱、或疲惫、或忙碌的身影,他们虽然不是医护人员,却和医护人员一样,在闷热的防护服笼罩下,汗水浸透衣衫,耳朵、鼻子、脸颊被勒出深深的痕迹。他们就是鄂州市史志研究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近期抗疫工作的缩影。
自4月10日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以来,到目前,鄂州市已累计报告病例88例,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市史志研究中心22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第一时间下沉北门社区,24小时坚守在三个卡口,落实“四必”措施600人次,筑牢防控“桥头堡”,奋战疫情“第一线”。市史志研究中心负责人直接住进办公室,每日在卡口现场办公。同时,全体党员干部化身为“大白”,协助医护人员录入核酸检测人员信息,在六轮全员核酸检测中累计录入居民信息3000余人次。对于有密接、次密接的封控小区,他们就一层层地走楼梯,一户户地采集核酸,一次次地消毒消杀,最多的时候一天爬楼超过60层,也要确保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除了在抗疫前线奋战的党员外,市史志研究中心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幕后战士”。他们是群众的知心人,在手机上宣传凝聚疫情防控正能量,号召大家自觉遵守防控措施,共筑全民抗疫铜墙铁壁。他们是群众的贴心人,每日在微信里收集群众需求,送菜上门、送医入院是每日的必修课,累计送物代购物20多户次。他们还是群众的暖心人,对于身体不便、独居老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每日电话跟踪“点对点”服务,确保特殊群体都能得到保障,打好防控“组合拳”。
市史志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又才说,“疫情大考面前不能谈苦和累,与那些医护、社区人员相比,我们的苦微不足道。疫情虽然来势汹汹,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档案史志人经受住了考验,展现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截至4月21日凌晨,鄂州市感染病例“零”新增,阶段性抗疫胜利在望。
(鄂州市史志研究中心 管冬)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