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12月6日,央视7套军事频道导演邓新力一行赴神农架踩点考察,就开国大将许光达纪录片拍摄事宜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开国大将许光达孙女许雪青随行,重走红三军转战鄂西北的革命路。
1931年5月,红三军准备在荆当远地区建立根据地,遭遇国民党第三次重兵围剿后,红三军主力在贺龙的带领下,一路北上转移至房县,建立鄂西北根据地。红三军所到之地,在开展对敌武装斗争的同时,选派大批干部战士到乡村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和地方革命武装。先后在鄂西北地区建立1个市、3个县、19个区、206个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组织,发展党员700余人。活动在神农架地区的主要是许光达率领八师二十二团200余人以及教导二师涂美中所部12人红军队伍。整个土地革命时期,神农架区域共建立了古水区、红花区2个区级苏维埃政权,22个乡苏维埃政权。
1931年5月13日,马良坪战斗打响,许光达临危受命,担任后卫掩护部队,率领二十二团及二十四团一个营共400人的兵力阻击敌军。面对国民党军十几个团的兵力以及2000余名地方民团和红枪会、大刀会的层层包围,许光达率队与敌军周旋一天一夜,为主力部队赢得突围时间。部队由马良官帽山突围而出,一路向西狂奔进入神农架一带,随后在神农架林区(今阳日镇长青村)、保康县(今马桥镇白果村)、房县(今野人谷镇东蒿坪村)三地交界处的三淌峪落脚。据许光达回忆录中描述,由于突围时与红三军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许光达与各营干部商议后,决定前往巴兴归根据地,与教导二师会合,随后由当地进步青年肖大恒(原名刘永汉,神农架林区宋洛人)担任向导,转移至宋洛里叉河一带,准备前往巴兴归根据地新六区(今木鱼镇红花村)时,巧遇由万仙洞突围而出的涂美中(时任红三军教导二师政委)所部12人汇合,方知巴东万仙洞突围一战,红三军留在根据地的近两百名伤员全部壮烈牺牲。两部兵合一处,开始在神农架深山游击近两个月,期间一边宣传革命道理,一边发展革命根据地。
摄制组先后来到相关地方考察,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查阅资料,广泛收集红色素材,探寻红色足迹。
(神农架林区史志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