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武汉市

《武汉英烈》《我的1949—武汉解放口述史(二)》新书发布

发布日期: 2025-09-19 来源:

  9月16日,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举办的《武汉英烈》《我的1949——武汉解放口述史(二)》新书发布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省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武汉出版社、长江出版社、武汉革命博物馆、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院、八路军办事处等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各区史志中心负责人、居民代表共同出席,以书为媒,跨越时空,致敬与日月同辉的忠骨英魂,弘扬民族传承的英雄气概。

  《武汉英烈》一书通过人物传记形式,生动讲述革命先烈用生命捍卫信仰、用牺牲坚守初心、用热血谱写华章的光辉事迹。52位武汉英烈共同构成一幅巨大红色群像,串联起在创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创建人民军队、推动中国革命走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道路、发动全民抗日救亡运动等建立的不可磨灭功勋,勾勒出武汉在历史上拥有的众多高光时刻,再现风云际会、群英荟萃的历史大舞台。

  《我的1949:武汉解放口述史(二)》一书通过武汉解放亲历者鲜活的口述回忆,以第一人称“我”的亲历亲见亲闻,深度还原武汉地下党组织领导数百万市民平稳度过黎明前夜,迎来光明前景的故事,用多重视角和细节叙事激活历史场景,将散落的历史碎片连缀为立体画卷,全景式展现解放战争史上特有的兵不血刃和平解放的武汉模式。

  两本书均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集合几代党史人共同努力,历时两年多时间成文。《武汉英烈》由武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我的1949:武汉解放口述史(二)》由长江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福珍从专业角度对两本书的时代价值和史学价值充分肯定。她认为,两本书极具党性、史料丰富、文风生动。《武汉英烈》既收录了向警予、夏明翰、林祥谦、施洋等家喻户晓的英烈,也收录了王小妹、王达强、刘云、刘季良等鲜为人知的先烈,甚至很多英烈的人物传记是首次公开发布。《我的1949:武汉解放口述史(二)》既有武汉解放壮丽史诗的全景描绘,也有从普通个体视角讲述在武汉解放当天经历的细节聚焦。这两本书兼具史料价值与教育意义,是传承英烈精神的优质红色教材。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怀卓介绍了新书编撰情况。他认为,两本书都体现出严谨性与生动性、地域性与全局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特点。坚持严谨性与生动性相统一,严把政治关和史实关,确保导向正确、史实准确,同时力求语言生动鲜活,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坚持地域性与全局性相统一,体现武汉地方党史特色,既重笔着墨烈士在武汉的斗争经历,又尽量不遗漏在其他地区的重要活动,力求完整全面展示人生轨迹,在彰显人物精神风范上,既展现与武汉有着鲜明的地域关联性,又强调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统一性。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在把握和再现历史、观察和摹写革命年代特定背景的同时,寻求历史与当下的关联,为时代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与前进动力。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学锋在致辞中表示,存史资政育人是党史部门的职责使命,用心修好红色家谱、留存红色记忆更是党史编研的情怀。《武汉英烈》《我的1949:武汉解放口述史(二)》这两本书正是盘活“红色家底”、撰写“红色家谱”的又一次深耕细作,既是对武汉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利用,也是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实践,更是弘扬三大精神、助力支点建设的具体行动。武汉党史将持续推出更多红色精品力作,大力弘扬英烈精神,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贡献党史力量。

  发布会上,各区史志中心、武汉市各红色场馆及花桥社区代表接受赠书。大家纷纷表示,这两本新书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一座桥梁,与英烈相遇,与感动同行,将共同汇聚起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时代荣光的奋进力量,让武汉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 熊俊潇)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