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聚焦青少年群体,立足自身职能优势,以“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深度融合,创新运用“红色教育+精准关爱”工作模式为群众办实事,取得显著成效。
一、“扶志”与“砺志”并举,构筑红色教育阵地
为助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党史“七进”活动,建强红色教育阵地。一是共建史志图书角。与襄阳市第八中学在“红色纽扣书院”举行图书捐赠共建仪式,“史志襄阳图书角”正式启用,通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党史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二是共建红色书屋。针对乡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依托村(社区)图书室、村史馆、红色纪念场馆,在全市留守儿童集中的10个村(社区)推进红色书屋建设。按照一批红色书籍、一个党史角、一套党史视频、一个活动空间、一支管理队伍的“五个一”标准,建成以襄城区卧龙镇谭庄村为代表的红色书屋示范点。精心挑选《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筑梦新时代》《我们家的抗战》《百年家书》等一批适合儿童阅读的党史读物和心理健康教育书籍,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共建“党史爷爷工作站”。与樊城区刘埂社区合作,建设“党史爷爷红色文化工作站”,由社区网格员或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工作站管理员,建立周末开放、寒暑假专题活动等制度,让未成年人走得进来、坐得下来,让红色文化工作站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处”“打卡点”,成为独具特色的红色名片。
二、“领航”与“护航”并进,创新党史宣教路径
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深耕红色资源,面向青少年群体讲活讲好襄阳党史故事,增强襄阳党史宣教品牌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宣教格局。一是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常态化党史宣讲。充分发挥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的作用,持续打造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党史爷爷”宣讲品牌,促进“五老”宣讲团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党史宣讲,形成以老带新、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截至7月底,已完成针对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党史宣讲19场,受益约2600人次。 二是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红色研学。利用寒暑假组织县市区孤困儿童群体开展“追寻烈士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研学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参观学习、互动体验的方式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入童心。三是面向高校学生群体举办特色活动。整合多方资源,与市民政局、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薪火‘襄’传——党史学习教育进高校暨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活动”,通过播放“薪火‘襄’传——襄阳党史故事”系列短视频,借助“线上+线下、小屏+大屏、现场+课堂”的立体宣传矩阵,推动党史宣教入脑入心。“党史爷爷”梁发双通过“场馆里的思政课”等一系列活动,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宣讲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传播与发展历程,引导大学生在活动中践行初心。
三、“凝心”与“暖心”并重,汇聚社会关爱力量
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联合市民政局实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心关爱服务项目,坚持“凝心”与“暖心”并重,统筹各方力量,充分引导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关爱、健康成长。一是物资帮扶,温暖前行道路。联合市关工委在鱼梁洲金阳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开展关爱困境儿童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党史知识浸润童心,同时为孩子们送上爱心慰问物资,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二是解困纾难,共筑成长桥梁。与襄城区关工委合作,在卧龙镇牌坊村举办“学党史润童心 献爱心助成长”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准备实用的爱心礼包,通过志愿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共同为农村少年儿童搭建起暑期成长的温暖港湾。三是激发情怀,播撒红色种子。组织党员干部赴南漳县薛坪镇石桥村,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暨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活动,通过讲述石桥村人民在南漳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红色种子”,激发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张翮)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