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红色地标

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开馆

发布日期: 2022-11-29 来源: 长江日报

  历经3年多修缮,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再度对公众开放。11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魏地春与省领导刘雪荣、杨云彦共同为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开馆揭幕,魏地春为纪念馆颁授“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

  魏地春在致辞中指出,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是我国工运百年光辉历程的重要见证,它的建成开放,对于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湖北各级工会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用好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等红色工运资源,打牢弘扬革命传统、共创复兴伟业的思想基础。要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断把党的工运事业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鄂期间,魏地春还前往武汉市江汉区总工会区域性职工之家、武汉二七纪念馆、武汉市地铁集团调研。

  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李义龙,市领导杨玲、胡树华、王清华、周晓琦参加相关活动。

再现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历史

  11月17日,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友益街,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湖北全省总工会旧址、刘少奇同志旧居三处革命旧址组成,总建筑面积3160平方米。

  武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主要发源地之一。1927年春,中共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迁驻全国大革命中心武汉。著名工运领导人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项英、林育南等在汉口友益街16号办公,领导了全国工人运动,留下光辉足迹。工人运动第一次形成全国规模、此呼彼应、奔涌浩荡的壮阔局面,走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最前沿。

  1958年,湖北省委批准同意在旧址上筹建工会纪念馆。195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纪念馆题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全省总工会旧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恢复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纪念馆由武汉市总工会负责总体筹建。

  在现场看到,纪念馆内有历史陈列《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武汉》,以1926—1927年全总在汉期间的工运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全总指导各地工运斗争历史为主轴,锚定历史大事件,通过239件展品、458幅文照,全面立体再现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在深度挖掘史料的基础上,恢复建筑的原有功能,秉承保护中复原、复原中体验、体验中传承的原则,对展馆内24处空间进行了复原,真实、生动再现了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全省总工会在此办公,以及多位著名工运领导人在此居住的场景。

  这是一座反映大革命高潮时期党领导的全国工人运动的纪念馆。开馆仪式上,中华全国总工会为纪念馆授牌“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是当年中国工人的心之所向

中华全国总工会坐镇武汉 指挥全国工人运动

劳模、职工代表参观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

  1927年2月1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正式从广州北迁武汉办公,开启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新阶段。在大革命洪流中,武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指挥中枢。位于江岸区友益街上的这两栋建筑是当年中国工人的心之所向。

  ■ 大背景大主题 再现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汉历史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武汉》历史陈列为我们生动讲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工运历史。

  党史、文博专家赵晓琳全程参与了纪念馆筹建、文物征集、策展布展等过程。她告诉记者,纪念馆的筹建严格遵循了中央办公厅的批复,反映了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坐镇武汉、指挥全国工运的历史。“这填补了国内关于大革命高潮时期党领导下的全国工人运动历史的展陈空白。恢复纪念馆意义重大,场馆所承载、展示的主题宏大。从筹建之初,就受到各方关注。”

  长江日报记者在馆内看到,馆方用了一栋楼的面积来展示全总在汉期间,全国工人组织迅猛发展、工人运动空前高涨的历史。

  馆内展示的史料显示,全总迁汉后,以武汉为中心指导着全国工人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在全总领导下,1927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成立的工会组织就有江西全省总工会、浙江全省总工会、南京市总工会等。其间各地工会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1926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有力支援了北伐军,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 小空间精策展 再现毛泽东同志致辞场景

  受旧址建筑内部场地和空间限制,展陈也体现着“小空间、精策展”的特点,部分历史场景精巧再现。

  场馆一楼展厅内,有一处展示毛泽东同志在太平洋劳动会议欢迎会上的致辞场景。这次会议于1927年5月在汉口血花世界(即民众乐园)举行。会议代表着太平洋地区1450多万有组织的工人。时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负责人的毛泽东在宴会上致辞,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巩固工农联盟指明了方向。

  1927年6月,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在汉召开,这次会议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展厅内复原设置了大会主席台,观众参观时犹如身临其境。

  三楼展厅一隅,两组反映大革命时期工人罢工运动场景的微缩景观,制作得惟妙惟肖,引来观众驻足。

  一组是1926年12月,发生在厦门工人中的“罢山罢海”运动,工人们以“二五加薪”目标,经过11天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一组是1927年3月,宁波11500名米店员工为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集中于江东七塔寺举行的罢工。工作人员介绍,两处微缩景观都是根据史料记载,经反复考证后制作而成的。

  ■ 查史料严考证 恢复刘少奇居室原状陈列

  湖北全省总工会成立后,武汉各工会迅速恢复和建立起来。至1926年年底,全市工会发展到274个,会员达20万人。

  武汉工会组织的迅猛发展,与全国总工会许多领导人的指导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的刘少奇,对工会的组织建设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刘少奇旧居,观众可以看到刘少奇、何宝珍夫妇居住场景的复原。赵晓琳介绍,此次纪念馆内共有全总会议室、工人纠察队员宿舍等在内的24处原状陈列,恢复了历史原貌,从房屋用途、使用人到内部陈设均经过严谨的史料考证。“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包括1958年工会纪念馆筹建时的亲历者访谈资料,每一处复原的细节都有据可考。”

  在刘少奇故居,观众还能看到林育南、向警予等工运领袖的卧室场景复原。可以想象,在那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他们云集武汉叱咤风云的满腔赤诚。

  ■ 广征集“挖”内涵 多件展品国内首次公开展出

  在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有多件实物展品是国内首展,意义重大。

  武汉市工运纪念馆管理中心副主任牛俊锋介绍,展品征集历时3年多,其间工作人员收集到了相关线索近2000条,每一件展品都经过反复的史料考证,最终呈现出了大家所看到的馆内历史陈列、复原陈列。

  收回汉口英租界,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收回外国租界,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汉工人阶级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纪念馆中就展示有一份关于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的文件复制件,原件是当时英国国会的文书,现存于英国国家图书馆,这也是该文书的内容第一次在国内公开展出。

  二楼展厅内,一把汉阳造步枪将观众的记忆拉回到1926年。当年10月,湖北全省总工会在汉成立。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湖北全省总工会成立后就设立了武汉工人纠察队。这是武汉工人阶级的第一支人数众多、训练有素、装备较好的工人武装,在维持社会治安、镇压反革命,特别是在收回汉口英租界和反击夏斗寅叛变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把汉阳造步枪正是当时的工人纠察队所使用过的,见证了工运的峥嵘岁月。

  林育南是我国工人运动的优秀领导人和杰出组织者。今年初,得知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即将修缮开馆,其后人专门将一只林育南使用过的皮箱捐赠给纪念馆。观众参观时就能看到这只保存完好的棕色皮箱,它曾陪伴着主人走南闯北,投身火热的革命洪流。这也是皮箱首次跟观众见面。

1927年4月,中央机关在汉办公地点多达21处

党的组织建设在武汉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

“大革命中心武汉”的示意图

观众可通过239件展品、458幅文照,全面立体了解武汉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历史

  1927年4月,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中,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到汉为标志,中共中央机关正式迁驻武汉。长江日报记者在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内看到了一张“大革命中心武汉”的示意图,图中显示当时中央机关在武汉的办公地点多达21处。

  这21处办公地点包括中央秘书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中央农委等,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亦是21处之一。在武汉,中共中央还创设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党校委员会等新机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大决策,一系列党建举措、党史转折,在这里作出、发生。

  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宋健介绍,1927年的武汉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武汉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战略地位突出,群众基础较好,中共中央机关在这一时期迁到武汉。当时的武汉,遂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枢要地和大革命中心。为适应领导革命斗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一些中央机关在武汉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逐步走向正规化。

  “党中央机关在武汉期间,中央秘书厅、中央组织部等机关有了相对固定的办公地点,有的还下设了工作部门和机构,拟定了工作计划,初步形成了一些制度。党的组织建设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宋健说。

  (来源:长江日报)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