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云
画像定军心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实行战略转移。
“一石激起千重浪”,转移的决定在部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故乡恋、家园情搅得许多从未离开过大别山区的红军战士吃不下、睡不着,甚至有人准备撂下枪、放下刀,“打道回府”。
部队的情绪令省委领导和军首长深感焦虑,也使军政治部秘书科长刘华清十分着急。他热爱自己的部队,熟悉自己的战友,同时,他更坚信转移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刻不容缓。他虽然已有5年军龄,年龄却刚满18岁。他不知道该怎样去说服战友。
正当他冥思苦想的时刻,省委秘书长郑位三找他来了。当时,人们都尊称这位秘书长为“位老”。位老将一张书本大小的列宁画像交给他:“小刘同志,认识这个人吗?”
“这——”年轻的刘科长接过画像,仔细端详。他看着画像上的那位宽额头,高鼻梁,还长了一绺翘胡子的外国人,似曾相识,却又一时答不上来。
“他就是我经常给你们讲过的列宁同志呀!”郑位三笑了笑,这才道出了找小刘的原委:“你能照着样子画张大一些的吗?”不等回答,又接着吩咐:“像的大小要能挂在墙上,让几十、几百人一起看得见。”
“让我画像?”原本有点发窘的刘华清这下显得紧张了。小时候,他仅念了两年书,入伍后年复一年打了5年仗,斗大的字只识得几筐,画像这事连想都没想过。但是,他没有推辞。他知道,位老交办的事情一定十分重要,必须尽力做好。他摸着脑壳响亮地回答位老:“既然首长认为我行,那就试试看吧!”
一幅近三尺长、二尺宽的列宁画像很快被送到了位老案头。他将画像和画样摆放在一起.认真揣摩比较了一番。突然,高兴地拍着小刘的肩膀,大声赞许:“看不出,你还真有一双巧手,画得太像了!”
第二天,这幅画像被挂在一面墙上,几百名红军战士在画像前席地而坐。位老就从列宁像讲起,讲到了十月革命,讲到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也讲到了红二十五军为什么要长征的道理。他讲了一场又一场,听讲的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战士们的情绪安定了,全军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16日,红二十五军和省委领导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如期挥师西进,3000余名红军健儿从河南罗山县出发,踏上了万里征途。
编歌饬军纪
在革命历史歌曲中,有一首创作早、流传广的红军歌曲。论其社会影响和教育作用,均不逊色于《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以及《东方红》等歌曲。而且,它的问世比上述歌曲都早得多。在半个多世纪中,它先后教育鼓舞了几代革命军人和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并将继续激励着后来人。
这支歌,就是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作者之一就是时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年仅19岁的刘华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了陕北,与当地红军合编,组建了红十五军团。一大批农村青年参加了部队,一批原国民党士兵也被我军解放补充进军团。部队人员增多,成分也复杂起来,加之初到陕北,环境陌生,经费困难,物质和文化生活均十分匮乏。违反部队纪律、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纪律教育迫在眉睫,却苦于一时找不到适宜的教材,政工人员只得依据自己听说的部分内容,对战士们宣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个别条款。讲的人口干舌焦,听讲的战士也提不上劲,效果不佳。
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了。他们给红十五军团带来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与宣传科长刘华清商定,立即将布告内容编写成歌词教唱宣传,以规范指战员行为,整饬日益壮大、复杂的部队纪律。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政治部主任郭述申的肯定与支持。
编歌需要曲调,程坦、刘华清不会作曲,于是便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鄂豫皖苏区流行过的一些曲调。他们一曲又一曲地哼唱,同时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着将布告内容编成歌词填入所哼唱的曲调中。最后,两人都感到用《土地革命歌》的曲调编唱布告内容,唱起来最顺口、听起来最顺耳: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
就这样,一首名为《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著名红军歌曲诞生了。经郭述申批准,军团机关刊物《红旗报》刊登了这首歌。由于歌词既是全军指战员应该牢记的内容,又是他们必须严格遵守的条律,曲调也是战士们十分熟悉的,所以这首歌很快在军内外传唱开来,而且一唱50余年,久传而不衰。它不仅在当时对加强部队纪律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一直鼓舞教育着革命军人和人民群众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这首歌,虽然后经总政治部两次集体修改并正式公布,刘华清作为这首歌的初创者之一,却功不可没。
挥毫寄乡情
1989年2月,巍巍大别山寒气袭人,弯弯滠水河冰封雪冻,时任军委副秘书长的刘华清怀着对故乡的依恋情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湖北省大悟县。
在昔日熟悉的土地上,将军轻装简从,探访了故里吕王镇刘家垸的乡亲,考察了黄麦岭磷矿和县卷烟厂,瞻仰了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对学校,他似乎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在吕王镇,他详细询问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当镇中学徐校长请求将军题写校名时,随行的将军之子担心父亲旅途劳累,意欲回京后写好再寄来。但是,不等儿子开口,将军就站了起来,边挽袖口边说:“恭敬不如从命。拿纸笔来,现在就写。”
吕王镇旧称禹王城,将军依照以往的习惯兴致勃勃地挥毫书写了“禹王中学”四个大字。字体苍劲俊逸,饶有气势,众人赞不绝口。然而,将军却摇摇头,并不作声。
是年5月,正在养病的刘华清将军接见了到京的徐校长。谈话之前,将军先叮嘱女儿拿出几百元钱,作为教育赞助款交给家乡的校长,然后,他自己打开抽屈取出了早已写好的3张校名横幅,对徐校长说:“这是我回京后重新写的,你回去后从中挑选一张吧。写得并不好,只能略表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你们安心山区教育的感激而已。”接下来,将军又风趣地说:“当然,字是不会写错的。为了写好繁体的‘学’字,我还翻过字典哩!”
在将军的关心与支持下,一幢面积为2640平方米、能容纳24个教学班同时上课的大楼在吕王中学广场上拔地而起。全县由群众集资修建的教学楼已达100余栋。彭店乡泰山村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里。当年,他曾梦寐以求想在家乡兴建学校而始终未能如愿,如今也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
据悉,将军后来还为大悟县教委题写了“尊师人才出,重教国家兴”的赠言。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