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刘昌毅中将:在中原突围前后

发布日期: 2016-03-22 来源:

  杨辉田

  刘昌毅,战争年代他与死神打过好几次交道,有着特殊的经历。他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湖北红安223名将军中,既是开国中将,又是一等伤残革命军人的双重功臣。周恩来总理夸他是坎坷多、负伤多、有战功,是个“血淋淋的人”;李先念称他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出色战将。他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战役”,继肃反幸免遇难后,1933年10月中旬的一天,他冲锋陷阵,身负重伤,由于失血过多,处于休克状态,准备盖棺下葬时,又苏醒,第三次从死神中夺回了生命,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军。

  掩护主力军,担任前后卫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初期,为避免内战,刘昌毅部奉命撤出豫西,继续南下,至桐柏山区,被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刘任旅长,不久任纵队副司令员。但蒋介石在中原地区不断制造摩擦,中原形势吃紧,内战一触即发。
  1946年元旦刚过,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刘昌毅率领第三旅由河南息县城关向光山前进,在八里岔与猖狂挑起内战的国民党一九九师先头旅遭遇,敌人摆开架式,朝我军开枪打炮。
  “以牙还牙!打!”刘昌毅一声令下,部队冲上前去,一个回合下来,歼其一个营、击溃两个营。
  下午3时,敌人仍无退走的迹象,刘昌毅担心天黑后敌人后续部队赶过来,形势于我军不利。他决定亲自去前沿观察地形,确定打法、抓紧时间,尽早解决战斗。“首长,前面很危险,您不能去!让我和作战参谋去看后向您报告。”旅长边说边上前去拉住刘昌毅。
  “这不是小战斗,我不去看看,心里不踏实。”刘昌毅执意要去,旅长、政委没法拦住他,便把作战参谋叫到一旁反复叮嘱道:“你多提防一点,注意保护好刘副司令。”不料,这话让刘昌毅听见了,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半开玩笑地说:“我这个人命大,不会有事的。”
  说没事偏偏有事,刘昌毅上前观察了一阵子,正要返回时,敌人的一排子弹扫过来,有5颗击中了他。13年前面额负伤时,口里剩下的几颗牙齿,这次全部被打光,刘昌毅当场昏厥过去。当救护队把他抬到光山县泼皮河一纵司令部驻地时,他的伤口已全部化脓。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接到报告后,下令全力抢救刘昌毅,可又缺医少药,力不从心。医生为他做了两次手术,剥开皮肉放出脓血,取出了一颗子弹,但原来残存在体内的一块弹片实在无法取出,导致他终日发烧,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纵队领导又派人在当地买了一口棺材,为他准备“后事”。
  这时,正在宣化店地区视察的周恩来副主席知道这个情况,非常关心,指示立即派飞机送刘昌毅到北平协和医院治疗。当中原军区副司令员一纵司令员王树声向刘昌毅转达周副主席的指示时,他噙着热泪艰难地说:“谢谢周副主席的关心。”他考虑到北平当时还是国民党统治区,去那里会给组织上增添许多麻烦,就坚决表示:“我就是死在战场,也不离开部队。”
  王树声将刘昌毅的意见报告给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赞叹道:“真是铁打的汉子!”并指示马上派人去武汉买药品和医疗器械,限定时间,越快越好,就地抢救。
  在周副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刘昌毅又一次地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他的伤口一天天好转,一个多月后,他的身影又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
  “中原突围战役”发起后,1946年7月1日,南路一纵队机关在二旅四团和三旅七团各一部的掩护下,经过一夜的行军作战,于当日清晨抵达王家店附近。在敌密集火力的封锁下,纵队机关和部队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纵队领导号召指战员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摧毁敌碉堡。刘昌毅副司令员又身先士卒,指挥一旅七团阻击敌人,并以七团一、三营和警卫团一个营为北翼,四团两个营为南翼,向王家店铁路沿线发起猛攻。刘昌毅赤膊上阵,带头冲杀,经过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摧毁敌人碉堡10座,击退敌装甲车的多次进攻,毙伤敌500余人,终于打开一条通道,于下午越过平汉铁路,抵达安陆东北之赵家棚地区与原在路西的十五旅四十四团会合。10天后,南路军一纵和十五旅主力分别在流水沟和雅口继续强渡襄河。由于船少人多,水深流急,加之敌人前堵后追及敌机封锁河面,渡河速度十分缓慢。见此,一纵领导当即决定由纵队副司令员刘昌毅、参谋长张才干和十五旅长王海山、政委陈先瑞分别在流水沟和雅口地区指挥部队渡河。又经两昼夜的生死搏斗,到13日凌晨,南路军一纵和十五旅1000余官兵渡过襄河,继续向西挺进。7月26日,南路军开始分散活动,王树声、刘子久、刘昌毅率一纵机关、三旅和警卫团向房县东南之阳日湾方向转进。纵观战役全过程,在1946年6月26日至7月底的“中原突围战役”中,中原部队主力分南北两路突围,一纵队为南路,开始阶段,刘昌毅率领三旅担任前卫,为部队打通道路。突过襄河后,他又率部队作为后卫,掩护主力进入武当山区,胜利完成了突围战役。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