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陈锡联:从放牛娃到三星上将

发布日期: 2016-11-01 来源:

汪天沛

  陈锡联年仅16岁就担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在红军时期,是年龄最小的正师级将领。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三八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要饭放牛娃  铁心当红军

  陈锡联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高桥镇西5公里的九龙冲长丰村,8岁开始,给富人放牛,受尽财主欺凌。经母亲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姓詹的“干爷”。他对这位“干爷”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红军,身上有支短枪,从“干爷”与母亲的谈话中感受到,红军是为穷人扬眉吐气的。那天临走时“干爷”对母亲说,有什么为难的事可去肖家寺找他。
  陈锡联所认识的这个“干爷”,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特务队队长詹才芳。詹才芳1923年到武汉,接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教育。1924年正式参加革命,以后根据董必武的指示,返回黄安参加农民暴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一代名将,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陈锡联连夜赶到肖家寺找到詹才芳,坚决要求参加红军。
  詹才芳摸了摸陈锡联的头,问道:“”参加红军要打仗,打仗要流血要死人,你不怕?”“不怕!”锡联大声回答。詹才芳笑着说:“那好!干爷缠不过你,答应你暂时跟一阵子,待我们到黄安时,再送你回家。”
  没几天,特务队转回黄安游击,詹才芳派人把陈锡联送回陡山彭家。这次参加红军的目的未达到,陈锡联在家里纳闷了几天。不过他没有灰心,一直留意红军的行踪,以便寻找机会参加红军。
  1929年4月的一天,从黄陂、孝感开来一支红军游击队,驻在离陡山彭家不到一公里之地的童家塆。陈锡联喜出望外,好机会来了。当天夜晚,他趁母亲、姐弟进入酣睡之际,便悄悄起身,顾不上穿衣穿鞋,朝游击队的驻地跑去。
  摸到童家塆,找到游击队的住屋,便站在门前张望,这时一位40开外的人从屋里出来,见到他就问,“你是哪塆的小孩到这里来做什么?是不是想参加游击队?”陈锡联连忙点头称是。中年人将他引到屋里。
  陈锡联瞒着家人没有穿上衣和鞋跑出来的,那位中年人将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
  游击队听说收了一位小队员,都来看望,这个给点吃的,那个给点用的,大家对陈锡联表示十分亲热,这也使他第一次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1931年6月11日,陈锡联所在的红一师,在副军长兼师长徐向前的率领下,出击平汉路,在杨平口地区伏击反动军阀郭汝栋的一个团。这是陈锡联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斗。战斗打响后,陈锡联开始有点紧张,在班长的鼓励下,他跟着班长往前冲,他手举大马刀高喊:“冲啊!杀呀!”勇敢地冲杀敌人。这场战斗取得鄂豫皖边区红军首次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一个大团的胜利。陈锡联从中受到了考验,并缴获了敌人一支马枪。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后,年仅16岁的陈锡联因作战勇敢和组织才能出众,被升为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随即参加了著名的黄安战役。11月10日,在徐向前总指挥的指挥下,黄安战役打响,陈锡联所在三十团和十二师先攻歼黄安外围下徐家墩王家、云台山一带的敌据点,将外围敌人全歼后,在转入总攻黄安城的战斗中,三十团攻东关。历时43天的黄安战役,红军共歼敌1.5万,其中俘敌师长赵冠英以下近万人,缴枪7000余支、迫击炮10门、电台1部,取得了自1930年冬,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以来的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
  陈锡联在黄安战役中表现非常突出,战后升为第三十团第一营教导员。旋即随方面军参加了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光三大战役。在这几次大战役中,陈锡联打得英勇顽强,取得了战功。
  1933年7月,方面军进行整顿扩编,陈锡联被任命为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党委书记、教导员,同年升任二六三团政治委员。此时,他年仅18岁。
  1933年10月,国民党军组织11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分6路围攻川陕革命根据地。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红四方面军仍采用“收紧阵地”的方针,先进行防御,疲惫敌人后转入反攻。
  历时10个多月,反“六路围攻”于1934年9月22日胜利结束,我军共毙伤敌6万余人,俘敌2万余人,缴枪3万余支,炮100余门,击落敌机一架。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战绩最大的一次战役。
  1934年11月1日,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为激励斗志,鼓励上进,会议表彰了反“六路围攻”中功绩突出的部队。有6个团获奖旗,有4个团获表彰。陈锡联的二六三团被授予“钢军”称号,并获奖旗一面。会后不久,因陈锡联出色的指挥才能升任红四军十师副师长,后又调到红十一师任政治委员。年仅19岁,是红军时期年龄最小的正师级将领。
  为策应中央红军向西行动,四方面军主力于1935年1月,进行了广昭战役。继而北击陕南,回击川北之敌,旋即突破敌人的坚固江防,横扫了涪(江)嘉(江)流域的敌人,攻克8座县城,歼敌12个多团,约1万余人,创造了方面军战史上大兵团强渡江河的模范战例。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后,四方面军开始了震撼世界的长征。
  路漫漫,夜茫茫,陈锡联率部在万里长征路上爬过海拔5000米的雪山,三次过草地,一路上与前堵后追之敌打过许多硬仗。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共同北上,陈锡联奉命带一个团在后面掩护。到达毛儿盖后,陈锡联在一座寺庙里,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当时,周副主席正在和张国焘谈话,张国焘见到陈锡联便向周副主席介绍:“这是我们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名叫陈锡联,是十一师的政委,外号‘小钢炮’。”看到血气方刚的陈锡联,周副主席热情地向前与锡联握手说:“你们四方面军的干部真年轻啊!”
  包座战役后,陈锡联从第十一师回到第十师任师长。

夜袭机场  旗开得胜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一一五、一二〇、一二九3个师。陈锡联所率领的红十师改编为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的七六九团,他由师长改任团长。成为刘伯承属下的一员战将。
  1937年6月,一二九师在陕西三原县的石桥镇举行了隆重的抗日誓师大会。之后,陈锡联率领的七六九团为一二九师的先遣团,脱离三八五旅建制由师长刘伯承直接指挥。
  陈锡联率全团2900人,先乘羊皮筏子渡过黄河,在山西侯马乘火车,他与师长坐在一节车厢里。刘师长向陈锡联精辟的讲解了毛主席独立自主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思想和原则,还教了一些军事知识和军事用具的使用方法。经过长途行军,最后在野头镇下车。
  刘伯承嘱咐陈锡联:“你带七六九团单独行动,侧击雁门关向忻口进犯的日军。部队独立行动,要在上级总的意图下,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独立行事。”八路军总部副司令员彭德怀见年轻精悍的陈锡联后,满意地点头。他向陈锡联交代:“你们这个团以后在敌后独立行动,遇到了敌人,可以先报告再打,也可以打了再报告。”1937年10月中旬,陈锡联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山地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方针和刘伯承机动歼敌的指示,率部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一带。苏龙口是滹沱河南岸一个不小的村庄,顺河南下便是忻口,战事还在那里进行,隆隆的炮声不断由远而近。
  陈锡联发现日军飞机一会两架,一会三架,不断地从自己头顶掠过,疯狂到了极点。他身边的战士气得跳脚大骂:“狗日的,别在天上逞凶,有种的下来和老子较量较量!”
  陈锡联从敌机起降的规律分析,判断机场就在附近。于是找当地老乡询问,在隔河10来里外的阳明堡镇南面果然有日军的一个机场。
  陈锡联暗自惊喜,为摸清情况,遂亲自带人去侦察。正在仔细观察敌机场内外的每一个目标,蓦然发现一个衣服破烂、蓬头垢面,打着赤脚,精神十分紧张的人迎面而来,等那人走近时,陈锡联迎上去喊:“老乡,你从哪儿来?”
  那个人听到喊声,身子一愣,连忙停住脚步,当他见到陈锡联等几个军人时,更是惊慌不安,好半天才吞吞吐吐说出两个字:“老……总……”
  “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来打鬼子的。”那个老乡听到“八路军”3个字马上“啊”了一声。一下扑上来抓住陈锡联的手说:“我家住附近一个小村庄里,自日军侵入山西后,国民党军的抢劫,日本鬼子的烧杀,弄得我家破人亡,只剩下我一人。后来日军又把我抓去做苦工,逼我整天往飞机场搬汽油,运炸弹。常常饿着肚子干活,还挨打受气。我不愿替日军当苦力,今天才偷偷跑了出来。”接着他指着敌人的机场愤恨地说:“快去收拾他们吧,我给你们带路。”
  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经过靠近反复侦察,陈锡联了解的情况,同老乡介绍的大体一致:机场里共有24架敌机成3列排放,每列8架,白天轮番去轰炸忻口、太原,晚上全部停放机场。守卫部队大部住在阳明堡镇,机场只有200人左右守卫,集结在机场北端。日军虽然对进入机场的各个路口戒备很严,但是机场防御工事粗糙,又疏于戒备。
  陈锡联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夜袭的方式,突入机场,击毁敌机。具体布置:以三营为突击队,隐蔽进入,袭击机场,以第一营扰崞县之敌,并以第八连于王营堡地区破坏阳明堡往西南的交通;第二营第七连为预备队,负责接应。用迫击炮连位于小寨,直接参与第三营战斗。
  临战前,又派第三营营长、教导员带排以上干部到机场附近实地侦察,具体研究打飞机的措施。
  10月19日傍晚,陈锡联指挥各营向预定地区开进。他同几名干部一起来第三营十一连,战士都围上来表决心。
  陈锡联问:“大家准备得怎么啦!”
  “没问题团长,只要进到机场,保证把敌人的飞机敲个稀巴烂!”
  陈锡联指着前一个小战士又问:“飞机全身都是铝皮包着,子弹穿不透咋办?”
  这名小战士毫不犹豫举起右掌在空中晃了晃,干脆利落地回答:“我们想好了,用手榴弹揍它!”三营营长赵崇德接着说:“同志们,有人说我们拿这破武器去打敌人是‘白送礼’,这回我们一定打个漂亮仗,给国民党军看看,也让鬼子品尝我们的历害。”
  当天夜里,陈锡联带领部队悄悄奔向阳明堡。战士一律轻装上阵,将刺刀、铁镐、手榴弹等,凡是能发出响声的器具都绑得紧紧的。长长的队伍沿着漆黑的山谷行进。
  向导就是遇到的那位老乡。他对这一带沿路了如指掌,在他的引导下,部队很快过了滹沱河,到了机场外围。
  机场死一般的寂静,只见24架飞机整齐地排放在机场跑道上。
  战士们多少天来日夜盼望打鬼子,现在敌机就在眼前,真是又喜又恨,不知谁悄声骂道:“鬼儿子!在天上耍够了威风,现在该我们来收拾你啦!”
  糟糕!西北方有敌人的哨兵在哇哇地喊叫起来。
  我军的两个队迅速从两个方向同时向飞机场发起了猛烈攻击,顿时,一团团火光照亮了夜空。
  机群周围巡逻的哨兵慌忙地与冲在前面的我军战士绕着飞机角逐对射。
  在敌机舱内值勤的日军飞行员被惊醒了,惊慌之中,就盲目开火,我军战士立即还击。
  双方机枪对射,因敌人的机枪是固定在机头上的,射程有限,结果后面飞机的机枪子弹打在前面的机身上,把飞机打得一塌糊涂。
  我军战士越打劲头越大,有的边打边喊:“这一架飞机是我的。”有的往飞机上爬,从飞机尾部向机身猛打。
  正打得热闹,敌人的守卫队嚎叫着向我军扑来。
  陈锡联和第三营营长赵崇德跑前跑后指挥部队。突然,他们看见一个敌飞行员从机舱里跳下来抱住我军一个战士。他俩箭步助战之际,那个战士机灵地一转身就是一刺刀,结果了那鬼子的性命。
  团、营长齐声称妙!赵崇德大声喊:“快!手榴弹往飞机肚子里扔!”
  这一喊提醒了战士,纷纷往机舱里扔手榴弹,只听轰!轰!两、三架飞机先燃起火光。
  火乘风势,风助火威。倾刻之间,滚滚浓烟卷起了熊熊烈火,整个机场成了一片火海,24架飞机相继成了“烧鸡”。待驻阳明堡的委月师团的装甲车赶来增援时,我军已安全撤出了阵地。
  整个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干脆利落地将24架敌机全部击毁,并打死打伤日军100多人。
  这次出其不意的夜袭日军机场,是一二九师抗战出兵的第一战,此战打得漂亮,它有力的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对日正面作战,继我军115师平型关大捷,又一次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七六九团受到八路军总部通电嘉奖。
  胜利的捷报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遍全国,许多报纸也报导了这一伟大胜利。
  然而,一些国民党官员,开始对这一消息根本不信,听到广播后,仍然到处讲:“凭八路军那几支破枪能打日军飞机?不可能!”
  事实证明,那些不相信的人完全是错误的,自10月20日起,一连几天阳明堡机场没有飞机起飞,忻口、太原,都见不到敌机轰炸时,那些怀疑的人才哑口无言,蒋介石也不得不发嘉奖令,还给七六九团发了奖金。
  阳明堡战斗后,陈锡联率部去正太路、吕梁山、太行山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打了许多漂亮仗,每战都给予日伪军重创,几个月后,陈锡联升任三八五旅旅长。
  1940年5月,一二九师发起破袭铁路之战,陈锡联率七六九团秘密深入虎南关实行内外夹击战术,当晚将守敌一个中队歼灭,缴获炸药千余箱,受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的嘉奖。之后在历时3个月的百团大战中,陈锡联所率的三八五旅为一二九师的主力,由于他出色的指挥,每战必胜,多次受到师首长和八路军总部的嘉奖。
  从土地革命时期的“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到解放战争的功臣,陈锡联在战争中4次负伤,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从一个放牛娃成了一代功勋卓著的名将。
  建国后,陈锡联担任党政军重要职务,为党的事业,为军队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作了重大贡献。在粉碎“四人帮”的重大斗争中,他同其他中央政治局同志一道发挥了重大作用。
  (原载《党史天地》2005年第4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