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一代战将詹才芳

发布日期: 2017-04-05 来源:

  
  苏振兰 夏明星

  在董必武教诲下走上革命道路

  詹才芳,1907年9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高桥区黑石咀村。提起他的童年,真正是惨不忍闻:7岁那年,母亲又病又饿地离开了人世;12岁时,父亲和二姐因误食有毒的野菜也弃他而去。此后,在大姐的悉心抚养下,詹才芳得以长大成人。1924春,时年16岁的詹才芳来到了湖北武昌,经姐夫余楚臣介绍,跟随武汉中学(实际是一所大学)的学生余义民到武汉谋生,先在武昌为一家饭馆当杂役。余义民是詹家的远房亲戚,也是董必武的外甥。一来二去,董必武就了解到了詹才芳的情况,并主动让詹才芳到他主持的武汉中学去半工半读。
  一次,董必武问:“才芳,工作累吗?”
  詹才芳说:“不累。我很愿意干呢!”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以前你为别人干活,为填饱肚子,为生存而卖命。而现在呐,你为革命、为战友、为人民作贡献。你的心情当然就不一样了。”
  这时,詹才芳才真正体会到“主人翁”这个词的含义。从此,他工作、学习得更加自觉。当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詹才芳的学习基础差,董必武常常给他开“小灶”,并教导他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言下之意,是要求詹才芳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努力。从此,别人学一小时,詹才芳就学两小时,晚上别人睡觉了,他还在加班加点地学习,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就又起床背书了。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詹才芳由原来的粗通文墨变得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
  1925年春,党组织把董必武从武汉中学调出去专门做党的统战工作。他除了定期回校讲课以外,还常常找同学们谈心。期间,他让机警灵活的詹才芳跟随自己,到别的学校、工厂去讲课、宣传,实际上是让詹才芳“搞警卫工作、交通工作。后来,又要我去搞一个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詹才芳语)
  一天晚上,董必武把詹才芳等几个黄安籍的党、团员叫到他房里,开了一个秘密会议,把他们派回家乡黄安县,到农民中去宣传革命,组织人民,大办教育,去充实“赴黄安县工作组”的力量。詹才芳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归乡的道路,董必武亲自把他送到长江边上,目送他远去…
  回到黄安,詹才芳与王健、王秀松等分别在自己的家乡高桥河、王兴六、詹家寺、帅家畈等地办起了平民学校和农民夜校,他还当起了教师、校长。遵照董必武的指示,他们以办学校为名,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宣传剪发、放足,宣传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地主分田地。1925年6月,董必武由武汉回到黄安指导工作,他还参加了在王健家召开的高桥区党团骨干分子会。听了詹才芳等人的汇报后,董必武说:“你们以教书为掩护的办法很好,既组织了群众又教育了群众。你们要把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他还特地对詹才芳说:“才芳,你这个农民的儿子从大字识不得几个,如今竟变成了教师、校长。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呀!”
  听后,詹才芳诚恳地说:“这都是在您的教育下,我才有了些进步。没有您引导我走上革命的道路,至今我不还是个小长工吗?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1926年冬,高桥区农民协会成立,同时组织了区农民自卫军,詹才芳担任队长,从此他与枪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董必武的教导下,詹才芳成功走出了革命的第一步,所以他始终视董必武为“心目中最崇拜的好老师”。
  1927年3月18日,詹才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迈出了革命生涯的重要一步。当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彻底失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历史的必然。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