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将帅传奇

王平将军往事——分兵:到敌人后方去

发布日期: 2020-05-22 来源:

  王思达

  

  进军阜平:那是一段“浪漫爱情”的起点,也是河北敌后根据地建立的起点 。

  “父亲是母亲见到的第一个八路。”

  2015年6月10日,在北京五棵松附近的家中,讲起自己父亲——开国上将王平当年浪漫情缘的起点,年逾古稀的王可立不禁露出了微笑。

  “很多年后,母亲仍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我父亲时的样子——骑在马上,人显得格外高大。母亲说,八路军的干部一来,我就觉得他们特别不一样,他们都饱含热情,精神饱满,对工作特别积极,满怀抗日救国的决心。因此,老百姓们都踊跃响应他们的号召。”

  王可立告诉记者,其实父亲王平的身高只有一米七二左右,完全谈不上高大。“也许,当年正是父亲的抗战决心感染、打动了母亲,甚至诗化了她的记忆吧。”

  那是1937年9月底,距卢沟桥事变爆发还不到两个月,王可立的父亲王平,刚从八路军总政治部调到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任军事部部长,第一次来到河北阜平,就邂逅了当地土生土长的进步女学生范景新。

  “1937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在陕西省洛川县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抗战史学会专家组顾问、河北省社科院退休研究员、抗战史研究专家谢忠厚告诉记者,洛川会议确立了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日的方针,但八路军三个师的主力部队如何分配、在哪些地区开辟敌后根据地这些具体部署,却经过了几次调整。

  “日军出师华北时,中共中央原本预定全部主力进至山西省恒山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配合国民党军队保卫华北。但日军的进攻速度超过了预想,当八路军准备向恒山地区开进时,日军已进入晋北。”谢忠厚介绍。

  根据这一情况,1937年9月16日、17日,毛泽东致电八路军总部,改变原计划,决定三个师分散配置:115师进至晋东北,以五台山为活动中心;120师开赴晋西北,以管涔山和吕梁山为活动中心;129师转至晋东南,以太行山为活动中心。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刚结束,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就通知我父亲,由他和刘秀峰、李葆华三人组成晋察冀临时省委,立即赶赴阜平,发动群众,组织和收编抗日武装,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准备。”王可立告诉记者。

  也许,当时年轻的王平和范景新都不会想到,这不仅成为著名的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建立的起点,也成为整个河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起点。

  “在我们今天看来,晋察冀是敌后抗战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它为什么要选择阜平为中心呢?首先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阜平西连山西,北连察哈尔,东南连接着整个燕赵大平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其次是阜平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和政治基础。这里1925年建党,1931年曾经建立过北方的第一个红色政权——阜平苏维埃。”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周慧敏告诉记者。

  “阜平当时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民间武器多。军阀混战期间,大量武器散落民间。遭逢乱世,很多人为了保存这些枪支吃尽苦头,甚至遭到土匪的拷打逼问。但是阜平老乡听说父亲他们是抗日的,却主动找上门来送枪。”王可立说。

  依靠群众支持,以王平为首的地方党政工作团和115师骑兵营在阜平为中心的冀西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并成立阜平县“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先后攻占曲阳、唐县、完县(今顺平)、满城等县城,袭击保定附近敌江城兵站,缴获弹药1000多箱。至1937年11月中旬,组建三个游击大队,共4000多人,打开了晋察冀边区东部地区的局面。

  8月1日,王平由阜平调到冀中,任第3纵队政治委员兼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协助进行部队整训工作。这年年底,中央又调程子华接替王平任第3纵队政治委员兼冀中军区政治委员。

  随着冀中抗日武装逐步稳定,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以五台、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和冀中平原根据地的创立,使山地与平原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并提供了在山岳地带和在平原地带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成功经验,揭开了党领导的敌后华北抗日战场新的一页。

  

  来源:《河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