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峰
一
1992年7月,福州。皮定均将军之子皮效农邀我到他父亲故居参观。闹市中如入山林,排闼送青,临窗挂绿。将军楼青砖黑瓦,共三层,下层空架,存自行车等杂物。
楼旁有一排房,三小间,一为警卫居,一为司机居,再为存农具之用。
农具间均为将军生前所用之物:两个粪桶、两个畚箕、一条扁担、四把锄头、一个铁耙、一个竹耙、一把大扫把、一把斧头、一把锤子,又有锹、镐、铣、拉钩等挖土种菜小农具十多种。是时,将军已作古16年。
将军故居客厅左耳房设一灵堂。将军遗像居正中,下方有张爱萍将军悼念诗,题头小字记:“突闻皮定均同志不幸殉职,悲痛不已,特诗悼之。 1976年7月8日于301医院。”全诗如下:
年少扛起枪,
为了工农得解放,
越过雪山草地,
矢志紧跟党。
一生戎马行,
千里突围战沙场,
抗美援朝破纸虎,
跨过鸭绿江。
意志多刚强,
爱民爱兵永留芳,
光明磊落照肝胆,
东南折栋梁。
台湾定解放,
一统江山指日望,
疾风尽扫浮云日,
灵台祭名将。
二
皮定均14岁任儿童团团长,15岁任鄂豫皖苏区英山县童子团团长。红军攻打英山时,他率200余名童子团团员,拉网打扫鸡鸣山战场,捡回敌机枪 6挺、步枪手枪320多支、子弹8000多发,县苏维埃政府奖励童子团“少年先锋”锦旗一面,红军奖给手枪一支。将军由此初露组织指挥才能。
1946年夏,解放战争中原突围中,时任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旅长的皮定均率部掩护全军向西突围。掩护任务完成后,他机动灵活,出敌不意,决策东进,横越鄂豫皖三省,经20余昼夜千余公里长途行进,冲破蒋军围追堵截,大小战斗十余次,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从此一纵一旅这支部队被人们称为“皮旅”,成为名震华夏的英雄部队,皮定均之威名也由此大震。
据云,1955年评衔时,皮定均按资历,原报少将衔。毛泽东记起中原突围事,大笔一挥“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时年41岁。
1967年春节过后,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来自各地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当他在到会者名单中见到“皮定均”名字时,眼睛一亮,抬头大声问道:“皮定均同志来了吗?在哪里?”皮定均起立回答后,周恩来言犹未尽,大声说:“你就是皮定均同志?你过去带领的那个皮旅打仗真行啊!虽然只是一个旅,中央是把它当作一个方面军使用哩!”
当时在场的安徽省副省长张恺帆后来回忆,周恩来在如此隆重的会议上单独表扬了“皮旅”,确实是莫大的荣耀。其时,皮定均略显不安地回答:“那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至于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谢谢总理的关怀。”
三
皮定均将军有外号三,一曰“皮猴子”,意为作战机灵;二曰“皮老虎”,意为勇猛顽强;三曰“皮驴子”,意为脾气大,性情暴。将军身为高官,体恤下情,农民本色依旧,故时人又以“布衣司令”呼之。
某日,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至某岛植树,见团长政委未带植树工具而指手画脚,便问:“什么出身?”俱答:“贫下中农。”问:“种过田没有?”答:“种过。”问:“放过牛没有?”答:“放过。”又问:“牛走路时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团长政委汗颜。又某日,皮定均视察平潭岛某部队。某营营长报告后,将军问:“全营多少人?”营长答之。问:“有多少炮?多少枪?”俱答之。又问多少干部,多少战士,多少农村兵,多少城市兵,营长支支吾吾。
皮定均将军随即话锋一转:“你爸爸叫什么名字?”
“XXX。”
“你妈妈呢?”
“XXX。”
皮定均严肃地告诫营长:“你还不错,没有忘记你的父母。我告诉你,作为一营之长,熟悉岛上的一切,就要像记住你父母的名字一样!”
营长呆立如木鸡,许久才回神来。他说:“皮司令的批评,一辈子忘不掉。”
皮定均将军治军严厉,眼里容不得沙子,常云“子不教,父之过;兵不教,官之过”,此乃将军带兵之道。
某日,将军于某部营外散步,见两士兵弃空酒瓶于水田。召其连长指导员至,命其下田摸酒瓶,两士兵欲替下,将军怒止之。又某日某部,将军见一哨兵军大衣少一纽扣,即命其营长跑步带针线来为哨兵钉上纽扣。将军则侧立一旁,怒目以待。营长手颤抖,良久方毕。将军至某岛视察,见无一条平坦之路,即命守备团长端一盆水上将军车,绕岛一圈。路颠簸,水晃荡,团长全身淋透,方恍然醒悟,此乃将军的严厉批评。
四
1952年,皮定均奉命率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入朝参战。某日,将军到前沿视察,见美军依仗其制空权和炮火优势,在对面阵地上大摇大摆,疯狂挑衅。将军怒不可遏。
其时,陪同皮定均视察的属下七十二师师长康林跟笔者回忆道,皮司令见此情景,明确对康林说:“决不能让敌人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你们要打掉他们的气焰!”
为此,皮定均待在七十二师,和康林等一起研究开展群众性“抓一把就走”的冷枪冷炮活动。康林说:“后来闻名全军的狙击手、战斗英雄张桃芳,就是皮定均来我们师抓出来和逼出来的。”
在冷枪冷炮活动中,七十二师二一四团三营八连战士张桃芳在22天内用274发子弹打死71个敌人。皮定均颇感惊奇,他打电话问康林:“那个张桃芳打死了71个敌人,是真的吗?”康林回答说,张有一项绝活:能用无瞄准镜的步枪成功射杀敌人。为了鼓励张桃芳这个神枪手,皮定均专门拿出自己的一双长筒毛皮靴,叫作战参谋带去送给他。
1953年春,共青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张桃芳受邀出席会议。皮定均喜形于色,通知宣传部召见张桃芳,要亲自和他谈谈。很快,张桃芳就来了。皮定均没有想到,他把自己送他的长筒毛皮靴送了回来。
张桃芳把靴子放在桌上,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皮定均问:“里边是什么?”张桃芳答:“子弹壳。”知情的宣传部长解释说:“这是他打死敌人的记录。每打死一个敌人,就把那个弹壳保存起来。”
在二十四军,在全志愿军,张桃芳这个“天才狙击手”名不虚传,是“抓一把就走”战术的典型。
如今,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仍珍藏着张桃芳使用过的那支M1944莫辛—纳甘步骑枪。展示柜前的标签说明写道:“张桃芳曾用这支枪以 436发子弹狙杀了214名敌人, 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狙击杀敌的最高纪录。”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皮定均将军从来不回自己领导过的老部队。
原福州军区文艺创作室作家张凤雏回忆,上个世纪60年代,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到沈阳开会。沈阳军区二十三军某团是皮定均在太行山区亲自带过的特务团。该团领导听说老领导皮定均到沈阳了,专门赶来请皮定均回老部队看看,皮定均嘴巴一噘,说:“会议忙,不去。”
会后皮定均乘火车回福建,路过二十四军的驻地唐山。二十四军的前身是华东六纵,皮定均任副司令员。纵队改成军,皮任军长,并亲率二十四军入朝作战。火车在唐山停靠时,二十四军几位领导上来与皮定均见了面。他们请皮定均下车回老部队看看,皮定均嘴巴又一噘:“不去,有什么好看的。”
路过天津时,驻天津的六十六军请他下车小住。皮定均没有噘嘴巴,他欣然同意了。
从天津南下到了南京,驻在无锡的一八一师,就是皮定均亲自带出来的皮旅。秘书问皮定均:“再过两小时,就到无锡了,去不去老部队看看?”皮定均依然噘起嘴:“不去。”
秘书十分不解,问将军:“太行的特务团你不去,六纵你不去,皮旅也不去,都是你的老部队。为什么偏偏去与你没有关系的六十六军?”
皮定均回答说:“你不懂。部队是党的,不是我个人的。”
六
1953年夏,皮定均将军从戎后(离别家乡24年)首次返乡探亲。将军携妻带子,荣归故里,惊动四乡八邻,父老乡亲探望者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次日清晨,将军断然率全家离乡返回,众乡亲皆不解何意。1983年3月,笔者曾独往大别山区金寨县石碑乡探访将军故居,其侄皮国立提起当年这事仍耿耿于怀。皮国立对笔者说,此后将军再也没有回乡。笔者采访将军夫人张烽,她说:“初时我也不明白,未回乡时朝思暮想,回乡后只住一日便走。返回途中,他一言未发,任我牢骚满腹。数年后,他才吐露心迹。”将军夫人言此哽咽不已:“老皮怎不想在家多住几日?但见与他一起参加革命者皆战死沙场,仅己一人生还,如何向先死者家人交代?回乡后,乡亲纷纷询其亲人下落,他心里怎受得了!”
令人欣慰的是,当年将军出生入死的故地,今日无不山郁水清、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盛世如他所愿。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24年第1期;本文资料来源于作者对皮定均将军夫人张烽,儿子皮效农、皮国荣,侄儿皮国立,秘书李正华,下属康林等人的采访笔记和张凤雏著《将军生死录》等书刊。作者系军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