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
李先念出身贫寒,只念过3年私塾,是在革命斗争和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说:“我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什么工作方法,指挥水平,领导艺术,一切都是学来的。”“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经济上陈云是我的老师,外交上是周恩来直接指导的,毛泽东是我一辈子的导师。”
“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
1909年6月,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9岁入私塾读书,12岁因家贫辍学当木匠。1926年10月,他扔下斧子拿起枪杆子参加了革命。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宣告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11月10 日,时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的李先念第一次指挥一个团作战。由于他对军事指挥不太熟悉,攻打课子山未果,使他痛感学习军事指挥的重要性。
为此,李先念在团里虚心向熟悉军事的团长吴云山学习,向下级营长孙玉清学习。更注重抓住机会向徐向前学习,对徐向前的每次战斗部署都潜心研究、用心琢磨,有时还当面向徐请教。徐向前称赞他作为一名政治干部如此认真学习钻研军事指挥难能可贵。在徐向前的带领下,经过几次战斗的锤炼,李先念初步掌握了游击战法。
1933年,24岁的李先念由主力红十一师政治委员擢升为方面军主力三十军政治委员。徐向前和总指挥部常与红三十军一起行动。李先念得以有机会直接学习观摩徐向前的排兵布阵,特别是对重大战役的部署,不明白的地方就当面请教。他们在一起交谈敌情我情、作战构想以及古代用兵之道。李先念还利用空余时间,反复研读徐向前主持编印的《与川军作战要点》《与“剿赤”军作战要诀》《军事知识研究》《步兵基本动作》《追击要点》等军事教材,不仅增强了实战指挥能力,而且提高了军事素养和谋略水平。徐向前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经过10个月的鏖战,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开始总反攻。1934年8月28日,徐向前指挥李先念、程世才的红三十军在冷水垭突然发起夜袭,一举突破防线,9月1日攻克巴中县城。在巴中城内的一间民房里,徐向前在谋划如何扩大战果时,主动征求李先念的意见,能否搞个大纵深迂回,让部队一直插到西北方向的黄猫垭、旺苍坝一线,切断敌军的退路,打一个大歼灭战。李先念思考片刻后说:“这是一着妙棋。徐总指挥,下决心干吧!”但这时张国焘打来电话,令部队向正北方向长池开进,搞浅迂回。徐向前反复向张国焘陈述深迂回的必要,张国焘却硬邦邦地扔下一句话:“我就是这个意见,你们不听就算了!”徐向前连连叹气说:“可惜呀,到口的'肥肉'吃不上了!”李先念说:“古人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你叫我们往哪里打,我们就往哪里打!”听了这话,徐向前猛地站了起来说:“你叫程世才马上带先头部队出发,直插黄猫垭,我们随后就到。”几十年后,李先念对这次战役记忆犹新,他这样描述:
拂晓前,徐总指挥和我率大部队上来,马上调整部署,令新上来的部队进入阵地。被堵住的敌军系田颂尧的十多个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向我阵地猛扑,企图夺路而逃。总指挥见敌人潮水般地冲来冲去,火冒三丈,对我说:“部队要是顶不住,放跑了敌人,我就撤你们三十军!”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他说出分量这么重的话,二话没说,把上衣一脱,提着枪就上去了。后来,参谋人员告诉我,总指挥见我走了,怕我上去拼命,直后悔。天亮后,敌人又发起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枪炮声就像开了锅似的咕噜咕噜响成一片。我三十军和三十一军九十三师的指战员,紧封“瓶口”,坚守阵地,打得敌军横七竖八,弃尸阵前,难越雷池一步。敌人被压在山沟里,前拥后挤,人喊马嘶,乱成了一团。总指挥见时机已到,下达总攻命令,指战员们立即跳出阵地猛虎般地冲下山去,在十多里长的山沟里将敌军切成数段,分头围歼。激战多半天,歼敌1。4万余人,缴枪7000余支,迫击炮40余门,子弹数万发,银圆上万枚,获得了反攻以来的最大胜利。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不久,改称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最后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而惨遭失败。1937年3月,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由李卓然、李先念等8人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先念统一军事指挥,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
李先念与徐向前从此分别,在以后的革命战争中再没有一起战斗和工作。也是从这时起,李先念从部队的政治主官华丽转身为军事主官。他把从徐向前那里学到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理论知识,运用于军事斗争实践,指挥大兵团作战,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受党中央重托,李先念于1938年底,前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原地区。他善于正确判断形势,不失时机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先后创建了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和新四军第五师,他分别任司令员和师长兼政治委员。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展到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在鄂豫边区开辟并发展了一块地处要冲、孤悬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从战略上有力配合了全国各个地区的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成立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1946年6月,国民党军分四路围攻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成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首要目标。李先念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沉着果敢,机智灵活,指挥6万中原军区部队突破30万国民党军队的重围,并亲自率领北路突围部队转战千里,在战略转移中创建了豫鄂陕边区根据地。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显示了他统帅大兵团同强敌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毛泽东对中原突围的战略意义和作用给予很高评价。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前夕,李先念于1947年5月任新成立的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后又任重建的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参与刘邓大军重建大别山根据地斗争和淮海战役后勤保障工作,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在评定军衔时,李先念原本被列入大将名单,后来中央决定已到地方工作的军队领导人不授军衔。毛泽东为此找他个别谈话,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什么衔都不要。在您领导下,当一名上士班长,有工作干就行了。”
1989年,中央军委确定了33位(后增至36位)中国革命军事家,李先念名列其中。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