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伟人足迹

董必武:一生为人民的事业去学习

发布日期: 2020-04-16 来源:

姚 星


  董必武的一位学生曾经说:“董必武老师一生的嗜好就是‘读书与革命’”,这句话道出了董必武为革命,为人民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状态。从旧时代的秀才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再到新中国的副主席,董必武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学以立志
  董必武自幼勤奋好学,擅长文史,在学塾和书院读四书五经时,就开始博览群书。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民怨沸腾。董必武亲眼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迫害,对获取功名并没有兴趣,而是在心底播下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清王朝的火种,培植了人民不可侮的坚定信念。
  为了追求新知识,董必武到武昌进入了文普通学堂学习,在此期间,他常到湖北革命党人刘静庵所在的日知会阅读书报,当他第一次读到《猛回头》《警世钟》时,他激动不已,反复吟诵其中的诗句:“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他在刘静庵的介绍下更加勤奋地阅读,从内心逐渐接受了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毅然走上了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革命的果实却很快就落到了袁世凯的手中,中国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在国民党人进行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董必武忧愤交加,他抱定“做得一分是一分”的奋斗决心,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和挫折当中,董必武没有迷惑和被吓倒,他在读书和思考中顺着历史的潮流继续探索,寻找着中国革命新的出路。
  董必武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是在日本,当时正值“二次革命”失败,董必武东渡日本留学。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点燃了董必武心底的希望。他在上海结识了湖北同乡詹大悲、李汉俊,在李汉俊的影响下,董必武从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出发,如饥似渴地研读了大量当时所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等。这些书籍对十月革命的介绍让董必武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科学理论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出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威力,董必武边读书边思考,辛亥革命后的经历犹如一幕幕鲜活的场景在脑中浮现,曾经使他困惑的许多问题在这里有了新的答案,一条清晰的结论产生了: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像俄国那样,实行“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旦确立,董必武便义无反顾地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方法决裂,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的道路,踏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征途,再无任何动摇。“主义遵从马列坚”,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历程中,他始终怀着“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的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二、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才能真正在学习中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董必武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然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宣告失败,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董必武辗转到达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学习期间,董必武再次全面反思自己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护法斗争直至找到马克思主义、组建共产党、投身大革命洪流以及最后遭致失败的经验教训,带着中国革命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充分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深受中国同志和外国同志的敬佩。王观澜就曾深情回忆说:“董老主张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浮夸、不吹嘘,反对华而不实;诚诚恳恳,脚踏实地,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是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真是有学问的人。”他为了学习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刻苦攻读英文和俄文,以至于有人提意见说,董必武老是占着图书馆的一张桌子,到吃饭的时候才离开。董必武在学习之余,深入工厂、农村调查实习。他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将经历和调查结果写成报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在全校展出。一些教条主义者对董必武进行嘲笑,他却坚持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躬行实践,身体力行。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实现党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和行动一致,加强党的领导。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董必武担任南方局高级学习组副组长。为了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和要求,董必武协助周恩来认真组织南方局全体党员的整风学习。学习时间紧,工作任务重,董必武就强调要有毛泽东倡导的“挤”“钻”精神,他自己以身作则,在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反复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做笔记,参加小组讨论,可以说是又“挤”又“钻”,读书、写字、作诗从不中辍。董必武在学习中一再向大家强调,理论同生活是不能脱节的。理论如果脱离实践,就会变成失去生命力的教条;而离开理论的实践,就一定会迷失方向,走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险境。这种在学习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态度,大大提高了同志们的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学以修身
  董必武在学习上从不知足,尽管他读书涉猎甚广,举凡政治、法学、历史、诗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但他总是批评自己“纷纭万有识之微”。他认为,知识不足就要继续学习,学习就应如过河卒子。必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早年就曾说过:“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这就是我的学习信条”。求知若渴,使长期在董必武身边工作的人感慨说:“董老的学习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董必武真正做到了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在学习中养成了一种恒久的勤奋精神和谦虚的求学态度,也用这种精神去影响身边的人,特别是教育青年,教育下辈。对于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董必武经常鼓励他们读书,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他把警卫员刘国安送到学校学习,并在赠他的长篇题词中语重心长的指出,“党员必须是为人民的事业去学习,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没有学习精神与学习态度,骄傲自满,不求进步,就是对人民事业不负责任的态度。”董必武强调:“马列主义我们懂得太少了,要学习;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我们完全是外行,更要学习。我们要学习爱护公共财产,学习增产节约,学习团结同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为了人民的事业去学习,董必武革命的一生,学习的一生为今天的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殷殷嘱托,情深意切,在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本领,牢记宗旨,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党史天地(2019年第6期)》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