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1910年生,1996年逝世,湖北潜江人。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主席。他的作品《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22年,他就读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并开始写小说和新诗。
1928年至1930年,曹禺先后就读南开大学政治系和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他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这为1933年那部震惊文艺界的四幕剧《雷雨》打下基础。曹禺这部处女作甫一出世,便将我国新兴的话剧艺术推到了一个高峰,其后《日出》、《原野》、《北京人》一系列名作,更让他获誉“东方的莎士比亚”。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自己“湖北潜江人”的身份。潜江市曹禺研究会副会长、《曹禺家世》作者毛道海介绍,曹禺虽终身未能亲临故乡,可他却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曾为家乡酒题词。1989年深秋,抱病在身的曹禺写下“悠悠白云,故乡情切”的字句,并托夫人李玉茹和爱女万方代他前往故乡,参加曹禺著作陈列馆落成活动,远在北京的曹禺还写下《我是潜江人》的散文名篇,寄托乡思。
作为一代话剧宗师,曹禺为人非常谦逊平和。1984年元月,潜江花鼓剧团的《家庭公案》进京汇演,曹禺得知十分高兴,决定去看演出,不料首演当日他因故迟到,就同夫人摸黑进场,没有惊动任何人,直到演出结束才激动地走上舞台表示祝贺。几天后,他撰写的《潜江新花——推荐<家庭公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
1996年12月13日,曹禺与世长辞。翌年,潜江人将他的骨灰接回故里,安放于潜江森林公园“曹禺陵墓”。(记者舒均 特约记者钱村)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