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武昌鱼
- 大
- 中
- 小
毛泽东最后一次年夜饭吃武昌鱼
毛泽东多次到武汉,有两大爱好一直没有变:一是横渡长江,二是吃武昌鱼。离开武汉后,还时常惦记着武昌鱼。
武昌鱼不仅肉腴味美,且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磷和烟酸,可以起到补脑和软化血管的作用;还有助于消化积食、增加食欲的功能。
吃武昌鱼有这么多的好处,毛泽东又这么喜欢它,出于对毛泽东的敬仰和热爱,湖北选派东湖梅岭宾馆的服务员王天亮专门负责往北京毛泽东处送武昌鱼。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到毛泽东逝世,王天亮一送就是近20年。毛泽东身边的许多工作人员称他为“梅岭送鱼人”。
当时送鱼的条件很简陋,只能将活鱼放在塑料袋,再注入一些清水放在桶里,然后拎着桶,风风火火地从武昌往北京赶。为了防止武昌鱼半路死掉,就往装鱼的塑料袋里灌满氧气,然后扎紧袋口,保证毛泽东能吃到活鱼。
后来王天亮和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吴连登想了个办法,做一个超大的帆布袋子,用钢管焊成骨架支撑,放在一节火车厢里,里面注满水,一次送去了上千条武昌鱼,放在玉泉山养着。这样,毛泽东随时都可以吃到鲜活的武昌鱼了。
吴连登十分感慨地说:“毛主席最爱武昌鱼,每周送到北京的武昌鱼对主席晚年的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76年的春节,重病缠身的毛泽东在身边几个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度过生命中最后一个春节。毛泽东看着大家敬献的鲜花,微微地笑了。
毛泽东晚年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颇为黯然神伤:“年夜饭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时的主席不仅失去了‘饭来伸手’之力,就是‘饭来张口’也十分困难了。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
武昌鱼因毛泽东身价百倍
在我国的上千种鱼中,武昌鱼是毛泽东唯一吟咏过的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更是给武昌鱼做了一个永久的广告,使武昌鱼闻名遐迩,身价百倍,誉满中外,展示了超强的品牌效应。20世纪末,有专家估算,武昌鱼无形资产价值在80亿元左右。
武昌鱼成为湖北的一道当家名菜。外地客人、国际友人到湖北,都要以亲口尝一尝毛泽东钟爱的武昌鱼为荣。为满足客人的需要,武昌大中华酒楼等名店用武昌鱼烹制出数十种不同风味的鱼菜,除传统的清蒸武昌鱼外,还有海参武昌鱼、酥鳞武昌鱼、风干武昌鱼、花酿武昌鱼、红烧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等。目前以武昌鱼为代表的鄂菜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武昌鱼领衔的鄂菜馆一年销售120多亿元。一些酒店还在鄂州建立了武昌鱼直采基地,每天上午10时,规格1。2斤的武昌鱼打“飞的”,直接输送到鄂餐企在省外的分店。仅以艳阳天全国27家门店为例,武昌鱼一年可销售30万条以上,占据艳阳天餐饮年总收入的1/3以上。
伟人赋予武昌鱼神秘诱人的光环,更是激发了全国各地养殖武昌鱼“热”。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鄂州市设立了“武昌鱼研究所”、“武昌鱼原种场”、“武昌鱼种质资源保护区”,为各地养殖武昌鱼提供技术和种苗服务。提纯的原种武昌鱼除保持原有的肉质细腻、肥嫩味美的特性外,还增加了生长快、生长周期短、疾病少、抗逆性强、回捕率高等新优点,受到各地养殖户的亲睐。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区推广武昌鱼养殖,武昌鱼“游”遍全国,加速了武昌鱼产业化进程。
鄂州市还以武昌鱼无形资产为纽带,组建了融种养、加工、储运、贸易、科研、服务于一体的武昌鱼集团,开发出以武昌鱼为品牌和主要原料的武昌鱼系列水产制成品。毛泽东留下的“武昌鱼”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不断地造福于人民。
原载《档案记忆》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