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陈荫林:从“不言政治”到革命先锋

发布日期: 2015-12-15 来源:

    胡云秋  陈乃宣

  陈荫林,名森,号荫林,黄冈县儒博乡陈策楼村人。1898年5月6日出生在一个教师兼种田人的家庭。
  陈荫林七岁启蒙,1915年考入武汉外国语学校,学习英语。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逐渐产生了从事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科学文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志愿。
  1920年初,陈荫林由北京回到武汉,应聘担任武汉中学英语教员,并在省一师、启黄中学等校兼课。
  陈荫林教书非常认真。他讲课深入浅出,尽量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他对有些发音不准的学生,耐心细致地反复指教,直至掌握好为止。他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深受学生欢迎。每逢他上课时,教室里总增加了许多旁听生。他不仅教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还经常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凌辱的事实,激励学生奋发读书,拯救国家。为了搞好教学,他和学生同吃同住、朝夕相处,深得学生的爱戴。
  1921年秋,陈荫林把母亲和妻子从黄冈乡下接到武昌居住,为了使老人高兴,其兄陈潭秋也搬到一块住。陈潭秋当时是中共武汉区党委会的负责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里,陈荫林开始不理解,他曾对人说:“我哥哥成天忙忙碌碌,一点也不顾家,不知他搞的什么名堂!”陈潭秋想同他谈心做些宣传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还向陈潭秋说:“在欧洲有一个德国人的家庭,父亲是保守党,哥哥是社会党,弟弟是共产党。他们每天各干各的政治活动,回到家里,只谈家常,不言政治。”陈潭秋了解弟弟的性格,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改变了帮助的方式。潭秋抽时间与荫林下围棋,从拉家常入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陈潭秋开导他,祖父乡试中举人,因厌恶官场,没有去做官,曾力图以教书起家,富民强国。曾几何时,不仅家没有富起来,国没有强起来,而且家里的生活一年不如一年。潭秋又说,家里曾经开织布厂,企图以实业起家,富民强国。可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倾销的洋布、洋纱的冲击下,还是逃不脱破产的命运。陈荫林听后,觉得哥哥讲的都是事实,合情在理,但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陈潭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都解决不了国与家的问题。陈荫林开始醒悟,认识到,不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不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不能解决。可是,对如何拯救国家,他还保留自己的看法。陈潭秋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引导陈荫林认识社会前进的规律,他终于信服了。他退还了各校送来的聘书。有人问陈荫林,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教育救国”是我祖父走过的老路,不仅没有改变国家的落后和受凌辱的地位,而且家境每况愈下;“实业救国”也走不通。中国的根本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和平与幸福,是不会到来的。他思想的转变,启发了不少人,也坚定了他走革命的路。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