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陈潭秋:革命一生冲霄浩气 罹难坚贞永垂不朽

发布日期: 2015-12-31 来源: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陈潭秋是湖北省黄州市(原黄冈县)陈策楼村人,生于l896年1月4日。他从小立志要做个“澄清浑浊的世道”的人。1912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中学,1916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为寻求救国之路,他经常出入图书馆、翻阅《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潭秋被推为武昌高师英语部学生代表,带领高师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后又随武汉学生参观团到上海、南京等地参观学习。在上海期间,结识了正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董必武,俩人一见如故,他们商定回鄂以“办报纸、办学校的方式鼓吹革命,教育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
  1919年冬,董必武和陈潭秋创办武汉中学,培养进步青年,后来武汉中学“成为湖北共产党的中心”。
  1920年秋,陈潭秋与董必武、包惠僧、张国恩等在武昌抚院街3号正式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陈潭秋负责组织工作。
  为了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宣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陈潭秋又与董必武等人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还在学生和教员中先后组织了“青年读书会”、“妇女读书会”、“新教育社”、“仁社”等进步青年团体,学习和研究革命理论。
  陈潭秋还与恽代英等人创办了《武汉星期评论》杂志,它是继北京《每周评论》、湖南《湘江评论》等刊物之后,全国又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革命的重要刊物。
  与此同时,陈潭秋还和他的同学们在武汉地区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在武汉中学、省一中、省一师、省女师、旅鄂湖南中学、外国语学校、高师、高商等院校发展了一批团员。
  1921年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一道,作为湖北党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一大”闭幕后,成立了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陈潭秋负责组织工作。以后担任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在武昌,陈潭秋与董必武亲自发展王健、王秀松、董觉生、戴克敏等人入党;在黄冈,陈潭秋亲自建立了中共陈策楼小组和八斗湾小组,发展了肖人鹄、胡亮寅、陈学渭、陈防武等人入党,并陆续在黄冈各地成立党的支部,同时指示筹建汉川、麻城等县党组织。从此,湖北及武汉地区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至1926年11月,全省已有罗田等28个县成立了党组织,黄冈等10个县成立了县委,黄梅、黄石等成立了地委,中共湖北区委所属党员达到2500余人,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都是与陈潭秋的努力分不开的。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