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红军名将曾中生

发布日期: 2016-12-13 来源:

夏东 舒平

  通过电视连续剧《长征》,许多人第一次从历史的烽烟中听到曾中生这个名字。但是,身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却对曾中生其人推崇倍至:
  “曾中生同志是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红军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对党忠诚、待人诚恳、才思敏捷,浑身充满着革命者的战斗激情和力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身陷狱中,仍奋笔书就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这篇重要军事著作;由西北军委印发全军干部,人手一册,成为红四方面军干部提高军事理论水平的基本教材。”
  曾中生(或写作曾钟生),原名曾钟圣,1900年6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县东乡犀牛坳。在中学读书期间,他就参加了“五四”运动。1924年春,他来到湖南衡阳中学求学,受毛泽东的影响,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1925年,曾中生考入黄浦军校第四期学习(与林彪是同期同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学习时,他参加了中共党组织领导的进步军官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并且是“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刊《青年军人》撰稿人之一。在黄埔军校期间,曾中生还常到农民运动讲习所听毛泽东讲课,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黄埔军校毕业后,曾中生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八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长,随军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后,曾中生到汉口任董必武创办的《汉口民国日报》主笔,宣传革命。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曾中生积极联合国民党左派进行讨蒋斗争。同年9月,他被派赴苏联莫斯科,入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在莫斯科参加了中共六大。
  1928年冬,曾中生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任参谋科科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在这里,他看到了毛泽东、朱德、方志敏等送来的许多对敌军事斗争报告,开始接触游击战问题。
  1929年春,为适应全国军事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赣北岷山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必须从山区向长江沿岸扩展,与江北的鄂东南根据地相呼应,以控制长江,切断敌人的水上交通命脉。8月28日,身为中共中央巡视员的曾中生同江西省委书记张世熙到九江视察,并于次日召开了九江、星子、德安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负责人会议,会上,曾中生作了军事报告,并就如何整顿游击队与发展游击战争作了若干指示。
  1930年7月,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曾中生和黄杰(湖北省江陵县人,原名黄书莲)去南京开展兵运工作,期间对“(李)立三路线”的冒险主义政策进行了抵制。不久,曾中生被正式任命为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1930年9月,曾中生和黄杰双双调回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在此前后,曾中生和黄杰结为夫妇。婚后不久,曾中生被调往鄂豫皖苏区红军中去工作,从此两人失去联系。之后,黄杰一直留在上海,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先是跑“交通”,而后被派往闸北区任女工部长。全面抗战爆发后,黄杰从大后方来到延安,才得知曾中生已经遇难。后与徐向前结婚。
  黄杰和徐向前,都是曾中生最亲密的战友,两人常常深情地谈起曾中生。黄杰始终念念不忘和曾中生共同在南京、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上作的日日夜夜,她十分敬重曾中生的勇敢、机智和高度的党性原则。在晚年写就的《风雨年代》这篇回忆录中,她详细记载了和曾中生相识、共同战斗、结婚和离别,直至他被张国焘杀害的情况。她深情地写道:
  “我和中生结婚不久,聂荣臻同志找中生谈话,派他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特委书记和军委主席。那时,只晓得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生死离别是常有的事。我们虽然依依不舍,但仍然服从革命需要。中生和我约定,几个月后在鄂豫皖相聚,谁知这一去竟成永别!”
  1930年11月28日,曾中生翻山越岭,到达了鄂豫皖边特委秘书处所在地——湖北孝感的小河溪樊家村,向当地党组织传达了党中央反对“立三路线”的最新指示。曾中生的到来给大别山带来了生机,他清算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鄂豫皖苏区的影响,一系列侵犯中农和工商业者利益的政策被纠正,一些有利于恢复与建设苏区的政策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是他的一人功绩。而且,曾中生在严厉批判李立三“左”倾错误之时,并没有过分追究那些错误路线执行者的个人责任,从而实现了鄂豫皖苏区内部罕见的大团结。在这场“路线斗争”中,年仅30岁的曾中生表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1930年12月,国民党军以8个师又3个旅近10万兵力,开始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而苏区主力部队已去皖西,苏区内兵力空虚,在此危急时刻,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七里坪召开了原鄂豫皖边特委及附近各县县委负责人紧急会议,果断组成中共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统一指挥反“围剿”,以鄂豫边的6个特务队和6个教导队等地方武装共3000余人及广大“红色补充军”(军长为王树声)为基础,组成3路指挥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迫使“围剿”军不敢冒进,只得分散“清剿”。对入侵鄂豫边中心区的国民党军,曾中生指挥3路指挥部开展游击战,进行袭扰和围困,搞得“围剿”军提心吊胆,进展异常缓慢。不久,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及时由商南赶来,重点打击“围剿”军的弱点,迫使其转入守势。1931年1月初,苏区主力红一军(军长许继慎,副军长徐向前)由皖西地区西返,在商城附近地区又歼灭“围剿”军一个团。至此,国民党军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打破,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不久,红一军和红十五军整编为红四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全军12500多人,由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直接领导。这次整编,加强了党对红军的领导,改善了军队与地方党的关系,增强了反“围剿”的战斗力。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