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杨松与东北抗日战争

发布日期: 2017-12-13 来源:

郭化光 李秉刚

  杨松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理论家、宣传家,是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联军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虽然他的一生只度过了暂短的35个春秋,但是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特别是对东北抗日战争的贡献,永远为人民所称颂。在他去世后,毛泽东在送给他的挽联上写道:“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一、整顿组织,出任吉乐特委书记

  杨松原名吴绍镒,1907年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20世纪20年代初,他受共产党人陈潭秋、董必武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被团中央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夏,杨松调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受代表团指派,他开始研究并负责指导中国东北地区中共党组织——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1934年秋,杨松受党组织派遣到被日本占领的东北。杨松从东北地区抗日斗争实际出发,排除“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为东北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为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扩大,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杨松来到东北时,党对东北抗日斗争的指导方针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31年九一八以后,中共满洲省委从东北已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领导东北的抗日斗争,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中共临时中央在1932年6月召开的“北方会议”上.却严厉批评了满洲省委继续贯彻土地革命的方针。在“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东北地区党组织未能抓住有利时机更大规模地组织和领导东北各界民众开展对日斗争。为扭转东北抗日斗争的不利局面,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央的名义,于1933年1月26日向东北各级党组织发出指示信,要求他们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作为主要任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指示信的贯彻,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但是,1934年初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之后,中央在下发给东北地区党组织的指示信中,又错误地批评所谓东北党组织在统一战线中搞“上层勾结”,只允许实行“要兵不要官”的下层统一战线,并强调要“把反日游击运动提到土地革命的阶段”,使东北地区抗日统一战线再现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代表团决定派年仅27岁的杨松以满洲省委巡视员的名义赴东北就地指导工作。
  1934年7月,杨松化名吴平,从苏联远东地区进入东北穆棱地区,与中共吉东局接上了关系。吉东局原是1933年5月成立的满洲省委下级组织,下辖绥宁、饶河中心县委和东满特委,其基层组织与活动地区在黑龙江省东部、吉林省东北部的宁安、穆棱、密山、饶河、虎林、东宁、汪清、珲春等中苏边境一带。1934年春,吉东地区党组织遭到敌人严重破坏后,满洲省委决定取消吉东局,组建吉东特委。在特委未建立前,吉东局所属之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吉东地区是全东北党员人数最多的地区,党员人数占全东北党员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一地区党的工作如何,事关东北地区党的工作的全局。自吉东局被撤消后,由于日伪的不断“讨伐”,吉东地区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杨松到达东北后,首先视察了穆棱、密山等县,恢复和整顿了党的组织,指导各县委开展工作。
  杨松到达穆棱,穆棱已无县委,只有一个由铁路工人安某、农民杜某和教师马某组成的三人工作委员会。但这个委员会没有开过一次会,县委工作实际上由团委书记主持。杨松在穆棱召开县委扩大会议,选举出新的县委成员,由群众基础好且有工作能力的李健侠担任书记。在密山县,上级党组织的重要文件,“书记都没有看,县委也没有讨论,谈不到传达到下层同志中去了”;县委的几名主要领导也不够团结。更可怕的是,当地群众都知道谁是党的机关负责人。一旦有人向敌人告密,县委就有被彻底破坏的危险。杨松到达密山首先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改组了县委领导班子,将已经暴露身份的人调离。这一及时的调整,使得原县委成员在敌人的“讨伐”中幸免于难。随后,杨松又分别对宁安县委和勃利区委进行了调整。在调整各县区党委的基础上,杨松于1935年春组建了中共吉东特委,杨松任书记,李范五任组织委员,孟径清任宣传委员,张林和于化南分别负责青年和工运工作。新特委的建立,为推动吉东地区的抗日斗争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