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英烈风采

阮啸仙制定“六不准”审计工作纪律

发布日期: 2024-04-16 来源: 学习强国
 
  “不准偏听偏信,不准弄虚作假,不准漏查和作不精确统计,不准徇私用情,不准吃馆子或吃公饭,不准收受被审计人员任何物品。”——阮啸仙。
  1934年2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召开。会议决定设立审计委员会,并选举阮啸仙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曾任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对反腐肃贪和审计工作熟门熟道,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上任后,阮啸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健全各级审计组织,选派各级审计干部。按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规定,中央审计委员会由5—9人组成,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其他职员按需要设置。省及中央直属县、市则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分会,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
  为了挑选出合适的人员,阮啸仙花费了很大精力。他认为,审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和会计知识外,还必须有正气、有硬劲。他常说:“自古正人先正己,凡事必须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这样才能树立起一种正气、硬劲,没有正气难以审查出问题,没有硬劲难以除弊。”
  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阮啸仙制定了“六不准”审计工作纪律,即“不准偏听偏信,不准弄虚作假,不准漏查和作不精确统计,不准徇私用情,不准吃馆子或吃公饭,不准收受被审计人员任何物品”。
  阮啸仙以身作则,外出审查一律自带干粮,带头执行“六不准”工作纪律。他请邻居大嫂为自己缝制了一只专门设计的布袋子,袋子宽50公分,长60公分,大袋套小袋,小袋再套更小的袋子,前前后后有七八层。大袋子用来装干粮和日常用品,长袋子用来装手电筒,小袋子用来装记事簿、账本。袋子缝好后,阮啸仙寸步不离地带着它,饿了就自己拿点干粮出来吃,绝不接受群众的任何物品。
  在阮啸仙的努力下,不到两个月,一支专业知识过硬、作风正、敢作为的审计队伍便建立起来了。在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严格遵守阮啸仙制定的“六不准”工作纪律,严格审核,把握证据,逼使贪污分子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不得不缴械投降。
  1934年2月,瑞金的中央印刷厂、军委印刷所、造币厂发生了贪污案。这三个工厂的会计科长以少报多,多开工人的账,被工人揭发出来。但是,因为作案方式隐秘,单纯算账查不出,所以审计人员查了很久都没有查出来。但是审计人员并没有放弃,他们很快调整了工作思路,发动全厂群众参加审查委员会,一个一个地同贪污分子对账,才将这三个工厂的假账与吞没完全查清楚。
  在阮啸仙领导下的中央审计委员会,卓有成效地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审计实践,为人民审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阮啸仙和全体审计人员则被誉为“苏区经济卫士”。
  作为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也是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阮啸仙为党的审计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制定的“六不准”审计工作纪律,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四严禁”“八不准”审计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表述方式虽有变化,但精神内核始终如一。“六不准”彰显的是以阮啸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审计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和克己奉公,“四严禁”“八不准”是新时代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化举措,也是当代审计人坚守的纪律底线。
  202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来源: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原载于2023年8月14日“大成武昌”微信公众号;作者单位:武汉革命博物馆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办事处)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