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省内

变废为宝掘金“城市矿山”,回访格林美武汉低碳产业园: “我们把总书记关注的循环产业做到了海外”

发布日期: 2022-04-25 来源: 湖北日报

  格林美武汉园区展厅陈列了百余台跨越半个世纪的旧电视机和旧汽车,寓意见证废物历史,感受回收文明。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企业再接再厉。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22日考察格林美武汉分公司时的重要讲话

  7月22日,对于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有着特殊意义。

  从2014年起,每年的这一天,这家企业都会召开一次特别的大会。

  “牢记嘱托、扛起责任”,会议主题雷打不动。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来到格林美武汉分公司时,殷殷嘱托“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

  废物回收体量从50万吨到500万吨,年产值从30多亿元到200亿元,循环产业基地从3个变成16个,绿色技术输出印尼、韩国、南非等国……9年来,格林美交出的亮丽成绩单,是湖北乃至中国环保产业蓬勃壮大的缩影。

  4月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同省政协委员、劳动模范、“00后”大学生代表组成采访组,走进格林美武汉低碳产业园,探寻这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企业的生动实践。

  垃圾资源化,循环产业大发展的春天来了

  废弃的伦敦双层巴士变身“3060号”,顶部堆积着不同年代的报废汽车,车身标注“从循环站驶向碳中和站”,矗立在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门口。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坚持探索垃圾资源化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之路,并在武汉园区建设全球首个废物艺术主题公园,计划今年7月开放,向公众展示循环经济的独特魅力。”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开华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

  “3060”号,寓意着循环产业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轨道上一往无前,推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工厂变成低碳主题公园,车间变成环保展厅。步入科技感十足的园区,随处可见各种变废为宝的艺术化改造。

  在电子废弃物处理站,一台台废弃冰箱被自动上料机送上拆解线,技术工人对制冷剂进行回收,用工具卸掉压缩机,后续的拆解由特制破碎机完成。

  轰隆隆!铁、铜、铝、塑料等碎片从不同出口被“吐”了出来,增厚“城市矿山”。

  “9年前,总书记看的就是这条生产线。”许开华停住脚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格林美考察时的难忘场景。

  时针拨回到2013年7月22日。

  “总书记边走边看,全程看完后非常高兴,称赞格林美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鼓励我们做大做强,点燃了格林美绿色发展的熊熊大火。”许开华回忆道。

  “总书记还问我,这样的循环技术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我告诉总书记,我们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比都不落后,在很多方面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许开华自豪地说。

  创办于2001年的格林美,当时正处于竞争压力加大、谋划升级发展的关键时刻。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带来了中国循环产业大发展的春天。我们乘着‘朝阳产业’东风,迈上了高速发展快车道,把总书记关注的循环产业做到了海外。”许开华说。

  坚守主业,创新升级实现“化腐朽为神奇”

  “在车间里,总书记与我亲切交谈,勉励我要肯吃苦、好好干,那些温暖的话语终生难忘。”

  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格林美考察时,张世庆刚跨出大学校门,入职21天。

  一路埋头苦干,张世庆从一名下沉车间实习的“新人”,成长为格林美山西园区副总裁。

  “奋斗动力源于总书记的嘱托,缘于公司事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新平台、新机遇。”在山西工作的张世庆接受连线采访时感慨万分。

  2013年至2016年,格林美拉开全国范围的循环产业大布局,新投资建设12个园区。

  产能扩张了,规模壮大了,企业却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惑,内部产生了一些杂音。

  为了统一思想,格林美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一场关于循环产业的大讨论。

  毫不动摇坚守循环主业,创新发展再接再厉,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出现暂时困难,是因为对总书记的嘱托理解不深、悟得不透!总书记告诉我们垃圾资源化‘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们不能简单地扩大产能规模,而是要不断突破自我、自主创新,推进深度循环、完整资源化利用,通过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化腐朽为神奇’。”许开华说。

  此后,格林美开启两次绿色技术创新升级——

  由简单拆解向深度循环、精细化循环延伸;瞄准新能源材料转型升级,向三元材料发起技术攻关。

  通过长达3年的科技攻关,格林美自主研发出一套创新技术体系,打通从废物循环到新能源材料制造的“任督二脉”。产品进入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出货量占据全球市场的15%以上。

  一条“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电池组再制造—再使用—梯级利用”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使格林美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一季度,格林美迎来“开门红”,产值超过65亿元。

  边听介绍边思考,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兆民说:“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创新开拓,格林美把总书记的嘱托‘吃透’了!”

  “总书记的嘱托是永远的东风、永恒的激情、永久的动力”

  走进废物艺术主题公园“变废为宝”站,一整面百年电视机墙和线路板墙组成两座“城市矿山”,警示人们每年报废的电子废弃物足以堆成一座喜马拉雅山。

  “原来,这是从电子废弃物线路板中提炼出来的啊!”中国一冶集团劳动模范、冶建公司“发明达人”夏春握起展区里的一块金砖,不禁感叹。

  一吨线路板里含20克左右黄金。让电子废弃物能真正被“吃干榨净”,靠的是技术创新。

  在格林美武汉园区的电梯间,张贴着“重奖领军人才、发挥头雁效应”的大幅人像海报,科研人员成为“明星”。

  电梯间里最醒目的一幅海报,是格林美集团副总经理、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平博士,他从中南大学加入格林美已有7年。

  作为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与城市矿产开发领军人才,张宇平去年获公司奖励一台高档新能源汽车。

  2017年以来,格林美每年斥资1000万余元,重奖领军人才。

  去年5月30日,格林美召开人才大会宣布,3年内要培养千名高层次人才、千名青年骨干、千名产业工匠,以配合未来5年的产业扩张计划,在“十四五”再造一个格林美。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

  “9年前,我还是生产线上一名拆解电视机的女工,总书记亲切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这份巨大的鼓舞一直伴随着我,激励我为绿色梦想奋斗。公司的同事们都说,环保产业选对了!”荆门园区的格林美电子废弃物采购业务负责人王翠华接受连线采访时激动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永远的东风、永恒的激情、永久的动力。我们要坚持把循环产业这篇大文章写好,从循环走向减碳,打造世界绿色低碳发展领袖级企业,力争2030年减碳目标达到100万吨以上。”许开华信心满怀。

  “总书记的嘱托,不仅是对一家企业。每个人尤其是我们年轻一代,要扛起守护绿水青山的时代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绿色中国的承诺!”武汉东湖学院学生蒋慧芳坚定地说。

  见证“荆”彩我来说

  殷殷嘱托是根本动力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格林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信心源泉。让人惊叹的成绩单,诠释了格林美“牢记嘱托、扛起责任”,深度掘金绿色循环产业的担当。

  格林美是湖北民营经济领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代表性企业。格林美的绿色实践,关键词是“新发展理念”,这也是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揭示了格林美的成功密码。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王兆民

  扛起绿色发展责任

  格林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扛起绿色发展责任,成为绿色理念的践行者、绿色产业的开拓者。

  我在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工作10余年,团队主要围绕冶金主业的工程建设、工业环保、核心装备、绿色施工等方面进行研发与实践。我们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研发绿色环保施工技术,为中国冶金实现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一冶集团劳动模范、冶建公司“发明达人” 夏春

  为建设美丽家园发光发热

  在格林美,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与废物艺术主题公园完美交融,这使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使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有了直观、深刻的感悟。

  作为学校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会长,我和团队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奋斗向未来,作为留汉青年大学生,我要为建设美丽家园发光发热。

  ——武汉东湖学院学生 蒋慧芳

  数说“荆”彩

  格林美绿色成绩单

  废物回收体量500万吨,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循环产业园达16个

  组建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研发人员超过1000人

  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获湖北省2021年度技术发明一等奖

  专利拥有量达2400余项,国内新能源材料、废物处理行业专利拥有量排名第一

  牵头或参与制定3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本版文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志兵 李婷

  本版摄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溪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