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据新华社电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哪本书承载着怎样的理想与信念,值得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山东东营广饶县刘集村共产党员的回答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
1975年,文物工作者来到刘集村征集革命文物。村民刘世厚提及自己仍保存着当年大伙学习“大胡子”的那本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经过一番劝说与动员,刘世厚捐出了珍藏40多年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也揭开这个鲁北农村学习、传承、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一段往事。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问世。但由于排版疏漏,封面书名《共产党宣言》被错印为“共党产宣言”。这约1000册的错版书,遂全部赠阅。有一些就随着次年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奔向各地。
1926年的正月,在济南工作的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到家乡广饶县刘集村省亲,临别前将一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赠与族中的共产党员刘良才。此时的刘良才,已在前一年建立中共刘集村党支部,并担任第一任书记。
刘良才的孙子、75岁的刘奎湘老人告诉记者,由于首译本封皮印有一幅水红色的马克思半身像,当时的刘集村人更习惯称其“大胡子”。人们把《共产党宣言》叫做“大胡子的话”。拿到这本书的刘良才如获至宝,经常与支部成员一同研习。为避人耳目,用棉被掩住窗户、点起豆油灯、让妻子在屋外望风都是必备的手段。
1931年,为保护在广饶身份暴露的刘良才,上级党组织委派其担任潍县中心县委书记。临行前,他将《共产党宣言》首译本托付给刘集村党支部委员刘考文。1932年,广饶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刘考文被捕。1933年,因叛徒出卖,刘良才在潍县被捕,随后英勇就义。这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
人们后来才知道,刘考文在被捕前又将首译本交予为人忠厚低调的党员刘世厚。随后的岁月里,这本书被仔细包裹着,藏在炕洞中、躲在粮囤下、掖在墙眼里,但未曾离开刘世厚的左右。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