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纪念活动

大型红色旅游纪录片《十堰红色印记》隆重推出

发布日期: 2016-12-05 来源:

  为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十堰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党史研究室)和十堰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制作的大型红色旅游纪录片《十堰红色印记》,于11月30日在十堰电视台新闻频道隆重推出。该片播出后,受到十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十堰是一块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立足郧西,开辟了鄂陕边、陕东南两块根据地。而后挥师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延川的永水镇,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肯定。毛泽东主席评价:“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鄂西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为革命立了大功”。中原突围的南化塘之战,取得了中原突围战役决定性的胜利。毛泽东在电文中赞扬中原部队“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30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度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
  该纪录片全部取材于发生在十堰本土的红色事件,翔实记录了1926年中共十堰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和波澜壮阔的工农革命运动;红三军进驻武当山、房县建立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穿越郧西、进军陕北的战斗历程;中原突围南化塘玉皇山之战、鲍鱼岭之战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以及十堰籍早期革命先驱施洋、何恐的革命事迹,讴歌了在十堰这片土地战斗过的李先念、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王树声、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十堰红色印记》是一部十堰革命历史的宏篇记录。全片时长40分钟,分6个篇章。第一篇章《古城火种》,记录1926年十堰第一个党支部在均县成立后,领导工人、农民开展争自由、反剥削的革命斗争以及纪大纲烈士高举义旗,建立第一支革命武装,坚持游击斗争的经过;第二篇章《贺龙与十堰》,记录贺龙率领红三军千里转战,进驻武当山、房县,建立以房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过程;第三篇章《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与十堰》,记录了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率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进驻郧西,粉碎国民党反动武装“围剿”,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第四篇章《李先念与十堰》,记录了李先念率中原突围部队在南化塘与国民党军激战,突出重围。详尽记录了玉皇山之战和鲍鱼岭之战的战斗经过。第五篇章《不朽英灵》,记录了十堰籍早期革命先驱施洋、何恐的革命事迹,其中,何恐烈士的事迹第一次在正规权威媒体弘扬。第六篇章《丰碑永铸》,记录了十堰市委、市政府带领十堰党史、旅游、档案、民政等部门在保护革命遗址、抢救发掘革命史料、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开展红色纪念活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在记录艺术上,《十堰红色印记》集中反映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关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十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融红色旅游与现代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融历史的沧桑与现实发展于一体;融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现身精神与十堰人民现实的顾全大局、舍家为国的牺牲奉献精神,坚韧不拔、克难攻坚的担当精神,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三严三实”、一鼓作气的钉钉子精神,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创业精神于一体。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影像逼真,形象生动,不仅是党史宣传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教材。
  为高质量创作此片,十堰市委党史办(党史研究室)和十堰广播电视台专门组织创作专班,于2015年7月开始筹划,先后选题策划会6次,搜集史料300多万字,并深入事件发生地采访求证,采访党史研究工作者、事件亲历者以及相关人员190多人,先后9易其稿,修改完善100余次。摄制组在十堰的山山水水中,艰难跋涉3个多月,足迹遍及各县市区,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
  该纪录片创作完成后,还专门报送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专家审查。经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十堰红色印记》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次全面系统介绍十堰革命遗址遗迹;第一次以纪实的方法集中展现十堰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第一次通过红色旅游的形式宣传地方党史;第一次将红色旅游与现代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第一次摄制时长达40分钟的十堰地方党史纪录片。
  据悉,该纪录片还将在适当时候,在十堰电视台其他频道及网络媒体继续播出。
  (湖北省十堰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研究室>  党政彦、十堰电视台  余功辉)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