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与湖北
- 大
- 中
- 小
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从湖北地区转移至川陕建立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转移至湘鄂川黔建立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相继于1935年3月和11月踏上长征之途。
中央红军出发长征不久,中央军委即要求红四方面军钳制四川的全部国民党军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指示红四方面军“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配合中央红军在云南、贵州、四川边界地区作战。根据中央指示,红四方面军于2月中旬由陕南回师川北,准备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战役于3月28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红四方面军在这次战役中共歼敌1万余人,攻克9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到北川、南起梓潼、北到川甘边界的广大地区,取得重大胜利。红四方面军由此开始了漫漫长征之旅。
为迎接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4月底至5月22日发起土门战役,打开西进岷江的通道,进至四川松潘、理番、茂县等地区。6月,与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妄图阻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为两支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开创新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军会师后一同北上。7月,红四方面军所属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被编入左路军,先头部队北上至阿坝地区;所属第四、第三十军被编入右路军,于8月下旬穿越草地,进行包座战斗。9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先后转战于川康边和康北地区。1936年7月上旬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上旬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长征。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4个省,行程1万余里。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徐向前等同志的斗争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红四方面军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经历了许多次战斗,粉碎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完成了北上战略转移的任务。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转移长征之后,国民党军队即调动包括蒋介石嫡系部队在内的80余团兵力,采取持久战略和堡垒战术,加强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红军的“围剿”。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主动实施战略转移,突围至湘黔边创造新的根据地。
1935年11月9日,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2月,经贵州石阡强渡乌江,转向黔西地区,开始创建黔西根据地的斗争。由于国民党重兵步步进逼,红二、红六军团于2月底决定放弃建立黔西根据地的计划,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与敌人展开回旋战,摆脱了强敌的围攻。4月25日,红二、红六军团渡过金沙江,翻越哈巴雪山,历尽艰险,于7月2日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根据中央命令,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于7月5日与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7月上旬,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一起从甘孜出发,穿越雪山草地,于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长征。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途经8个省,行程2万余里。以此为标志,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