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 吕晓勇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评述到,“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对于“长征”的定义和诠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16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饱含深情、沉毅坚定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从红军长征胜利至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无时无刻不在“长征”,在进行自己时代的“长征”,并在“长征”中播种,也在“长征”中收获。在争取国家解放、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播种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从而收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勤劳和奉献,播种下改革开放,从而收获小康社会;在改革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景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用智慧和汗水,继续带领中国人民播种新的希望,期待在未来收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0年的时间里,“长征”无论是作为精神品格还是实践特质,早已融汇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事业中,并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与血液,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红色气质”。
在中国革命濒临绝境的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凝聚时代诉求与中国人民的深切希望踏上漫漫长征路,用鲜血和生命播种下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收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回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那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反动派眼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几乎是一条不归路。天津《大公报》“乐观”预计:“‘匪’众大队经过,飞机亦可追及,且松潘一带,目下白昼尚需夹衣,入晚则非棉衣重裘,不克御寒,若再过一月,即降雪。彼时天寒地冻,更难通过,故‘匪’之最后命运亦在此一月中。”当时一些美国官员出于在华利益的考量,也时刻关注着中国共产党人,但在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后关注度大为减弱,并断定中国的共产主义“显然是发自佃农阶级的一场农民运动”,在中国政府取得明显军事胜利后其危险性必将消亡。
在整个长征队伍中,徐特立同志年龄最大。黎平整编后,他担任干部休养连“老头班”的班长。朱德同志在《你是一个老怪物》一文中,这样描述长征中的徐特立:“尤其是你的耐劳忍苦的模范,更兴奋了红色指战员及一般的同志。就是那些悲观失望,想掉队落伍的人,想起我们徐老头的样子,也就起来跑了。”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同志自己回顾说:“红军北上时,我忘记了我的年纪,在二万五千里行程中,我徒步二万里上下。我的愉快精神如故。”何以愉快如故?他的回答是:“其总的原因,就在于只要党存在,红军存在,我们在政治上是有出路的。因此,就战胜了一切肉体上的困难。”
要知道,这批中国共产党人在知识水平、年龄差距、思想认识、社会阅历上存在巨大差距,是什么力量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这种相聚,绝不是在人格初型、事业萌芽阶段的偶然遇见,而是信仰之于“只求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你”的惺惺相惜。那么,这批中国共产党人聚在一起“意欲何为”?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夜宿营能干点什么呢?起码可以教给房东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短短六个字、区区半条被,长征中留下的无数个这样的故事,播撒下的是最直白、朴素的革命火种——“我们是穷人队伍”、“我们是红军,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
凡此种种,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坚定的革命理念中,完成了历史性的长征,创造了“奇迹”。
当我们站在80年的时间距离上,回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长征史诗,震撼我们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信仰的独特方式:置己度外,责任在肩;生死未卜,胸怀天下。这样的情怀,无不体现为在透析社会发展演进真理之后获得的定力;这种定力,蕴蓄并强烈地转化为了改天换地的伟力;只有具备这样情怀的人,才能最终被人民所选择,被历史擢拔而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对于这一点,在长征结束不久,毛泽东同志就自信地指出:“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因此,“抗日救国的总参谋部的职务,共产党是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确如斯言,这一代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从此焕然一新的历史新天地。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用建设和奉献播种下改革开放,收获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小康中国。
1949年3月,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告诫全党同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站在新中国的大门前,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清醒的头脑迎接新的历史挑战。
1950年6月,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英勇的志愿军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出兵朝鲜“保家卫国”,在近3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巨大的牺牲,打赢了这场战争,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如果说,流血与牺牲诠释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扭转历史进程奋力长征的革命底色,那么建设与奉献,则注解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发展人民福祉致力于新长征的时代本色。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