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理论文章

回望长征 红军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日期: 2016-09-29 来源:

曲青山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在哪里?如何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走新的长征路”的时代内涵?站在新长征路的起点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如何看待长征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80多年前的红军如暗夜星辰,照亮中国。 80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亲历者与想象者,在长征路上与互联网络中,纪念那场伟大的胜利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回忆。
  我到四川调研,重走长征路,对两件事触动很深。一件是在泸定县,我在参观泸定桥边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时,馆外广场庄严肃穆地竖立着22根方柱,它们代表着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这些纪念方柱,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名字,其它17根柱子都没有刻有姓名。也就是说,如今军史留名的仅有5位,其他17人,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姓什么叫什么。这群热血青年,不为名不为利,以最大的历史自觉,在红军几乎全军覆没的边沿上,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一支军队。战役结束后,一套衣服、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茶缸、一双筷子就是表彰的所有。这些伟大的牺牲,为了胜利一往无前,为了革命一无所惜,如光照大地,不问回报。
  飞夺泸定桥时,桥面上的木板已被对岸国民党军尽数拆除,只留下13根光溜溜的铁链。为帮助红军过桥,镇上的老百姓把自家的门板借给红军,红军是一路踏着老百姓的门板冲过对岸的,若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将一无所成。
  第二件是在雅安市,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给我讲的一件事。有一个中央部门的领导,父亲是老红军。在他父亲临去世时,委托他一件事,“当年红军爬雪山时我的战友牺牲了,我活到今天,已经多活了好多年,但是当年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雪山上。我还有一个未尽的心愿,就是在我去世以后,你一定要代我到那个雪山去祭奠一下我的战友。”
  后来,他有次出差到了雅安,准备去完成父亲心愿。结果没想到夹金山离雅安还有好几十公里,最后因公务紧急,马上又要离开。看到了却走不到,他只能望向那座雪山,深深鞠躬,嚎啕大哭。
  几年后,听说他在北京退休了。这个宣传部长有次下乡,无意间看到野外一辆汽车抛锚,坏在那里正在修理,走近一看,正是这位领导。他因为在职时工作忙,上次鞠了几个躬哭了一场就回去了。这一次他带着他父亲的遗愿一个人跑来祭奠。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一代打江山的老人,活下来的也已年事很高了,但他们至死不忘当年一起爬雪山时牺牲的战友。
  红军长征路上牺牲人数较多的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冲破敌人封锁线特别是湘江战役,冲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红一方面军一次就牺牲和减员了5万多人;另一个是爬雪山过草地,仅过松潘草地牺牲就有上万人。那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生途死路,每走一里就有数人倒下,然而,每前进一步也更强大一步。红军,就是这样一支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先进性、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我们的自信之源,就在伟大的长征精神之中。

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历史真正的主笔

   中华文明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几千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即使到了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近32.9%。近代中国衰落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是外国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国正常发展进程,还有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鸦片战争以后,东西方在华夏大地上肆意侵略,中华民族深陷亡国危机之中。谁能带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史和人民就会选择谁,谁就会成为中国的领导者和领路人。在近现代中国100多年的历史中,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都曾在历史舞台上提出他们的政治主张,力图挽救中国,然而却一个接一个地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集大成者,它给了中国一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分析研究中国社会各种主张,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救了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果说,历史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诗,那么中国共产党就是这首诗真正的主笔。这不是偶然,文化自信要从这里面去看,把时间拉长了去看,就容易看清楚了。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有两个世界唯一。一是中国几千年有国有史,文明延续到今天,没有中断过,这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就连一切不熟悉中华文明的人也无法否认的奇迹,这是唯一的;二是近代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任人宰割欺辱的历史,现在又重返世界舞台中央,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种横跨数百年的韧劲,不管经历多少次“将亡”“濒死”依然重生,时间将中华文明锻铸成了一种坚韧无比的必然,有人称之为“王者归来”,这在世界上又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口,如今又走到前面,了不得!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了不得!中国共产党了不得!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80多年前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不仅激活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赓续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又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