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贯彻落实

在建设先行区中展现党史学界担当作为
——湖北省党史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编

发布日期: 来源: 湖北日报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省党史和文献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我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中展现湖北党史学界担当,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于2月28日组织召开湖北省党史学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参会的9位全省党史学界代表围绕“发扬斗争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务必”等重要论述进行深入学习,展开热烈讨论。现将参会代表发言要点摘编如下。

推动湖北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何光耀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湖北党史学界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持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全省党史和文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实际行动,推动湖北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章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突出领会好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的重大创新点、关键点,在学深悟透上持续发力、在融会贯通中加深理解、在以知促行上求得实效,保证党史姓党,确保党史和文献事业的正确方向。

  坚定不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全省党史学界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政课题,总结发展经验,揭示发展规律,力争在党史专题资政研究上有新突破。深化研究阐释,编写大众化、普及化的党史教材和党史读物,廓清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厘清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加大宣讲力度,讲好党史“大思政课”,推动党史进机关、院校、企业、军营、社区、乡村、网络,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发挥专业优势,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湖北元素挖掘好、宣传好、运用好,推出一批有影响、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增强学习宣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推动湖北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加强联系协作,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努力推动“大党史”工作格局持续深入发展,形成全省党史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把党史学会建设成为党史工作者和爱好者之家,使党史学会真正成为有重大研究成果、有知名专家学者、有广泛社会影响、全省一流的学术团体。

发扬斗争精神的深刻逻辑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王洲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底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历史证明,斗争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依靠斗争铸就了百年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不懈斗争,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

  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从世情看,实现伟大梦想,从国情看,推进伟大事业,从党情看,建设伟大工程,都特别需要发扬斗争精神,进行伟大斗争。

新时代十年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唐岚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积累了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一是把党的自我革命上升到与社会革命并列的战略高度;二是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推进自我革命的统领;三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我革命的思想武器;四是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自我革命的主要平台;五是把正风肃纪、强力反腐作为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六是把有效开展集中教育作为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七是把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为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

深刻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和内涵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宋俭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从陕甘宁边区就地取材的“豆选”,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庄严会议,中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民主道路,即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民主道路和民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是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标定了中国民主道路上的“新路标”,具有深刻意义:一、彰显中国道路自信。二、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能效。三、为人民民主探索新路。

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 岳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现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如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我们的时代课题。

  红色文化是党的基因标识,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红色文化是对党的光辉历史的生动诠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转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生动表达。湖北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新时代要传承湖北红色文化,不仅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还要继续做好湖北红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保护和开发、传播和转化、创新和发展。

把握“三个务必”论断的三个维度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 徐方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论断充分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彰显了新时代赶考的必然逻辑。

  从历史维度看,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党跨越73年时空的党建对话,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现实维度看,“三个务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是对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发展长治久安的深邃思考。从理论维度看,“三个务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逻辑整体,辩证统一于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之中。

推进中共党史党建“三大体系”构建

海军工程大学政治理论系副主任、教授、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 龙心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共党史党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中最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科,理应在“三大体系”构建中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步子更快。

  近些年,中共党史党建学界围绕“三大体系”构建已经进行了较多的讨论,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以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为契机,整合完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向、机制平台等基础建设。第二,推进学术导向、学术标准、学术规范、学术共同体等方面建设,加快中共党史党建学术体系构建。第三,坚持守正与创新、政治性与学理性、立足根本与吸收借鉴相统一的原则,深化中共党史党建话语体系建设。

深挖党史资源 传播好黄冈声音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江明

  作为黄冈地方党史部门,要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持续推动黄冈党史和文献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时代推动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研究其核心要义,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真正把对“两个确立”的认同转化为推进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思想引领和实际行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史部门“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作用,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的战略部署,深挖黄冈党史资源,讲好黄冈故事,传播好黄冈声音。

聚焦主责主业 彰显史志部门担当作为

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李子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这是省委赋予咸宁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塑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新形态的实践探索。

  咸宁史志部门应心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把握“省之要者”,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找定位;时刻紧盯“市之重者”,积极把史志研究工作摆进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发展目标中一体推进。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舆论引导,聚焦主责主业,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地方党史和文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 周志兵 通讯员 宋科 杨佳慧)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