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党史知识

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长江武汉段11座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书写遇水架桥奋斗史

发布日期: 来源:

陶常宁 丁傲岸 刘佩娅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位于临江大道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游客络绎不绝,沿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一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屹立于此。

  这里,铭刻着一段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故事。

1955年,大桥江中8个桥墩及两岸引桥同时施工场景  刘佩娅供图

  1957年,建成不久的武汉长江大桥 刘佩娅供图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长江日报记者梅村 摄

  在中铁大桥局桥梁博物馆,陈列着一幅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图纸的照片,照片上附有这样一段说明:作为新中国的经典建筑,武汉长江大桥不仅以其现代化技术解决了国家巨大经济难题,还以其壮丽的外观展现出中国的新时代。

  步入新时代,长江武汉段已有11座大桥建成通车,长江上已建、在建桥梁超过200座,远远超过毛泽东当年“将来长江上修上二十座、三十座桥,黄河上修上几十座桥,到处都能走”的愿景。

  新中国建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故事,每天都在刷新。

建桥梦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武昌江滩徐家棚段,遗留有一些铁架、桥墩和铁路轨道。这些物件,见证着一段历史。

  若干年前,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曾在这里相接,南来北往的列车在这里摆渡过江。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这些物件被闲置。

  在江城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但限于当时国力薄弱,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190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最早提出在武汉建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当时,京汉铁路全线通车,粤汉铁路也在修建当中,设想建桥跨越长江、汉水,用以沟通南北铁路。

  1913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组织人员对武汉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的勘探和设计,这是武汉长江大桥的首次实际规划。

  中铁大桥局原副总经济师、《桥梁建设报》总编辑、桥史专家余启新介绍,1913年6月,詹天佑主持汉粤川工程时,考虑到粤汉铁路通车要与京汉铁路接轨,计划修筑武汉长江大桥,并提出设计构想,进行了实地选址测量,组织力量绘制了长江大桥蓝图。最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纸设计完工,但因政府财力有限等原因,并未付诸实现。

  设计图显示,詹天佑给武汉长江大桥的选址就是在武昌蛇山与汉阳龟山之间,桥式设计了3种,均为公铁两用钢桁梁桥,桥梁结构精巧、气势雄伟,桥上有火车路二条、电车路二条、马车路二条、人行路二条。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也提出过造桥设想。此后的1929年、1935年和1946年,民国政府先后三次提出了建造武汉跨江大桥的计划,然而由于国力贫弱,内乱频仍,计划最终搁置。

  1929年,当时民国政府铁道部委托美国顾问华德尔做武汉长江桥的计划。他和铁道部设计科的人员开始进行筹划并作桥址钻探,于1930年3月至9月,在长江和汉水上共钻了12孔,经过对地质、水文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在长江上建公铁两用桥一座、在汉水上建铁路桥和公路桥各一座的设想。同样,这仅仅只是一张图纸,在那个年代里,没能成为现实。

  1936年,一名30多岁的年轻人离开杭州,来到了武汉。

  他叫梅旸春,时任钱塘江桥设计工作的正工程司(当时的职务名称),他受茅以升的委托,前来主持武汉长江桥设计的前期工作。当年2月至4月,他率队共钻探了12孔,长江上10孔,汉江上2孔。通过勘探和研究比选,他提出了汉阳龟山至武昌蛇山的长江桥桥址线和2种公铁两用桥桥式。计划提出之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梅旸春等人撤退到后方,建桥计划再度被搁置。

  1946年,修建武汉长江桥的计划再一次被提出,当时还成立了“武汉大桥筹建委员会”,推选茅以升为总工程师,具体设计事宜由中国桥梁公司承办。同年,平汉铁路局再次进行选线测量,选定的桥址线仍是汉阳龟山至武昌蛇山线。中国桥梁公司汉口分公司则提出桥式方案,为5孔悬臂钢拱桥,桥长1120米。

  设想有了,计划提出来了,经费在哪里?此时,内战爆发,百业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武汉长江桥的构想,仍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