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理论解读

抓思想观念 抓产业基础
抓奋斗精神 抓住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关键

发布日期: 来源:

栾克军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甘肃省庆阳市是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发生率曾长期保持在40%以上,是全国贫困程度最为严重的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庆阳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任务,结合老区实际、抓住关键问题,激发干部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有效推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推动思想观念深刻转变。实现脱贫,首先思想上要“脱贫”,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地区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扶贫工作中,庆阳市首先从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一方面,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致富转变。针对贫困群众脱贫信心不足、致富技能不强的实际,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专家和致富能手到贫困村宣讲政策、分享经验,帮助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脱贫靠自立、致富靠科技”的观念,同时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干部群众通过改善基础条件改变人。盯住“贫在天、困在路”的基础短板,打响以通村公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弱电改造、易地搬迁四项扶贫工程,其中2015年新修村公路324条3173公里。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不仅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而且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深刻转变。

  夯实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老区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庆阳市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原则,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苹果产业作为“铁杆庄稼”,推广苹果栽培和种植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建成生态果园150多万亩;把草畜产业作为“增收工厂”,扩大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1104个,发展规模养殖户8.3万户;把瓜菜产业作为“短线项目”,依托高原气候条件下的10个万亩灌区和18个千亩灌区,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和反季节瓜菜;把苗林产业作为“绿色银行”,鼓励支持群众采取苗林结合培育的办法,每年完成宜林荒山绿化100万亩以上,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多重效益;把非农产业作为“置换平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城郊观光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农民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农民变市民。

  发扬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对于贫困老区来说,脱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必须用好老区精神这一宝贵财富,用老区精神鼓舞干部群众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的干劲。庆阳市注重弘扬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南梁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团结带领群众向贫困发起总攻,用勤劳和智慧改变贫困面貌、换来幸福生活。坚持把优质资源投向最贫困的村,让最有能力的干部帮联最贫困的农户。全市2507个机关单位、3.29万名干部对口联系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选派500多名市县机关优秀干部到重点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常年驻村工作队员达到1.4万人,从脱贫计划制定、富民产业选定、扶贫项目敲定等方面全程跟进、全面发力,不脱贫不脱钩。目前,这一做法已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2016年8月8日人民日报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庆阳市委书记)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