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荆楚故事

南方谈话,催生“荆楚第一股”

发布日期: 2018-08-28 来源:

  6月25日,武汉锐科激光在深交所上市,湖北A股上市公司总数增至98家。
  此时,距“荆楚第一股”鄂武商1992年挂牌深交所,时光已悄然流淌25个春秋。
  “荆楚第一股”的“助产士”毛冬声,叱咤中国商界近30年,曾经成为全国人代会主席团成员。
  上世纪80年代,在国营商场千篇一律的年代,他聘请香港公司改造装修武汉商场;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他对武商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商场渐多、竞争激烈之时,他叫响“扎堆理论”……
  83岁的毛冬声,依然梳着潇洒的大背头,双眼依然炯炯有神。回望驰骋商海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如数家珍。
  “我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当时一心只想把企业做大。”

“冒着被摘乌纱帽的风险搞‘第一股’”

  6月12日,在东西湖金银湖畔一处住宅里,记者见到了武汉商界“奇人”毛冬声。“股份制改造,现在看起来很平常,但当时可真不容易,是冒着被摘乌纱帽的风险搞的。”他说。
  上世纪80年代,改革浪潮奔涌。1986年,武商尝试“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敏锐的毛冬声发现行不通——承包者将该削价处理的滞销商品放入仓库“充数”,个人得利企业受损。
  武商改革,路在何方?毛冬声找到时任武汉市体改委主任叶金生。
  “敢不敢试下股份制?”可以增加自主经营权,可以有一笔不付利息的钱……叶金生的介绍让毛冬声怦然心动。
  研究、协商,几番复杂的程序后,1986年12月25日,武汉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武汉商场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挂牌,向工行武汉市分行、武钢等6家股东发行股票622万股。
  彼时,“姓资姓社”争论升温。不久,更令人心惊的消息传来。
  1988年,春节。一位高层领导视察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谈到股份制时说了三点:搞股份制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股份制“吃掉”了国有资产;搞股份制的人动机不纯。
  当天中午,毛冬声接到北京百货大楼总经理郑万和的电话,“领导都发话了,你就不要搞啦!”
  心里七上八下,春节一过,毛冬声找到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黎智。听了汇报,黎书记沉默良久:你们继续搞,就是搞错了,武汉也只有你们一家。
  改革,在战战兢兢中推进。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时一语定乾坤: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此时的武商,历经3次增资扩股,总股本已达到1.4亿多元。毛冬声放开手脚,快马加鞭推进股票上市。
  半年里,毛冬声一个月要坐两三次飞机跑中国证监会。用垮了两台复印机,盖了100多个公章,湖北资本市场迎来了历史性时刻——1992年11月20日,鄂武商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湖北第一股”。
  此役,2.45亿元“不付利息”的巨资流入武商。
  一花引来万花开,“股份热”迅猛席卷,此后数年里,武汉仅商业企业就有中百、中南、汉商、六门、武石油等5家公司登陆股市。

“想吃螃蟹,就不能怕它的大钳子”

  从股市上拿到2.45亿巨资,干什么?
  曾经多次出国考察的毛冬声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凡是人流量大的地方,必定是商场密布之地,从香港铜锣湾到新加坡乌节路,再到上海的南京东路,无一例外。
  毛冬声将此现象称为“扎堆”。依据“扎堆论”,他要在繁华的航空路口再建几个大商场。
  当时,武汉大商场已有16家,在建的32家,市场会不会饱和?毛冬声力排众议:如果我们不建,别人的规模、环境超过我们,武商就会被抛在后面!
  不久,武商旁边建起了武汉广场、世贸广场,空中连廊将3座大商场连为一体,宏伟景观当时全国难得一见,毛冬声称之为“摩尔商业城”。
  毛冬声出生宁波余姚,8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带着哥哥在武汉等地谋生。15岁时,他一路颠簸来汉寻父,当年虚报年龄已满18岁,通过武汉市百货公司招工考试,第一份工作是接电话。因为表现积极,他调到业务科室,接着入团入党。1955年,20岁的毛冬声当上武汉市商业局团委书记。
  好景不长。1957年,他因“不当言论”被打成右派,被送到东西湖、青山的工地劳动,直到1979年“摘帽”,长达22年。
  童年苦难、青年受挫,让毛冬声内心的不安分愈加强烈——绝不墨守成规!
  1982年,48岁的毛冬声出任武汉商场总经理。
  “终于可以干一番事业了!”“不安分”的毛冬声上任第一件事,是改造武汉商场!
  彼时,占地7400平方米的老武汉商场破破烂烂——灯光暗淡、“洋灰”抹的地面凹凸不平。
  商场里要有升降电梯、塑胶地板、咖啡厅、游乐厅……为什么要改成这模样?毛冬声说:从美工室订的国外画报上看到的。这样的工程,国内干不了。
  香港一帆装饰工程公司获悉后,拿出了设计方案,预算120万美元。
  “美元?没用过,也没看到过。”为难之际,听说国家有外汇,毛冬声直奔北京,找到此前并不认识的商务部部长刘毅。
  刘毅将贷款报告签到中国银行总行信贷部,120万美元贷款很快到位,成为全国首笔改造商场、税前还贷的外汇贷款。
  3年后,1985年9月1日,改扩建的武汉商场开业。营业员统一着白衬衣打红领带,乐队演奏,围观者水泄不通。
  开业第一年,销售额从改造前的7000万元升至两亿元,贷款当年还清。
  “改造完,领导来看,点点头,我的脑袋保住了。要是摇头,我就完蛋了。”回忆当时的情景,毛冬声半开玩笑地说,贷款美元、请香港公司装修,这两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举动,武商都沾了。
  “想吃螃蟹,就不能怕它的大钳子。”这是毛冬声挂在嘴边的话。

“干则思变,不变不干”

  干则思变,不变不干。说起武商发展的这一基本理念,毛冬声说,那是1982年在深圳培训时,从一本哈佛教材上看到的。
  “干事,不能走老路。”“一个企业要是3年不变,就死了。”毛冬声说。
  变,须有“法”。在毛冬声看来,改革要敢闯,但更要善闯,将事干成。
  为什么请香港公司改造武商?
  毛冬声说,他请经常与外商打交道的武汉贸促会传递“武商要改造”的信息。结果香港公司来了,“如果来的是美国公司,也许就是美国人干了。”
  请香港公司改造武商后,有人怀疑其中“有鬼”,武汉市两位人大副主任带着审查组进驻武商,“查了两年,还好,没查出什么问题。”
  跟香港公司啥关系?毛冬声的“交待”很有趣:“我跟外商的关系就是五顿饭。我请外商吃了三顿饭,外商请我吃了两顿饭,饭在商场食堂吃的。再就是外商抽三五烟,比我的好,见面我就抽他们的烟。”
  与港商合资创办武广,与马来西亚商人合资组建量贩公司。在他掌舵期间,武商办了7家合资公司。“把外资企业引进来,在眼皮底下学习管理经验。”
  执掌武商22年,赚回了350个武汉商场。2004年,69岁的毛冬声退休。
  “当时每月领取退休工资1572元,开始了晚年生活。”对于有媒体报道他曾持有三四万股鄂武商股票,毛冬声解释说,他没钱,当时只买了3000股,后来扩股到5000股。因为公司高管必须持股,他代公司“买”了2万股,这部分股份卖出后收益上交。
  谈起改革开放40周年,毛冬声说,改革开放,对我而言是最好的天时地利。武汉企业要发展,必须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摘自《湖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