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40周年,40年白驹过隙,40年沧海桑田!回望来路,通城的变化天翻地覆。冷静审视,通城的决策者发现,与发达地方的差距还不小。当前,如何向改革要更多红利,如何为通城人民谋求更多福祉?跳出大山的束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通城的决策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登高望远,胸怀全局,以宽阔的视野、长远的目光、博大的智慧,谋划未来发展新篇章。
国内次区域合作示范区 崛起幕阜山深处
今年3月30日,一则《首个国内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的消息刷爆通城、平江、修水三县“朋友圈”。当日,第二届“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高层联席会在湖南平江召开,三县相关负责人签署了《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及“绿心”建设、旅游发展、旅游交通圈建设等多个行动计划,启动了“共建通平修”微信公众号。
行动计划显示,三县今年将加强规划组织实施,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放大生态效益,构建生态屏障,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推进旅游“抱团”发展,把幕阜山(黄龙山)创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新区,合力创建一批“国字号”旅游品牌;加快平益高速、通修高速、常岳九铁路、南昌——修水城际铁路等项目落地和建设,以环幕阜山(黄龙山)旅游公路建设为核心,共同推进景区公路提质改造,打造通平修合作区内“一小时旅游圈”;将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化三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努力创建湘鄂赣革命老区连片脱贫示范区。
三县属鄂湘赣三省交界处,国土面积共9791平方公里,是首个国内次区域合作示范区。2015年12月18日,该合作示范区首届联席会议召开。三县打破行政壁垒,对共同推进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做到实施机制统筹、利益分配机制统筹。示范区建设以来,推进了修水—平江—益阳高速、修水—通城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和落地,毗邻乡镇间建立起联防联治机制,探索推行了劳动就业信息共享、新农合跨省报销等机制。
借港扬帆 乘“机”起飞 谋划“通江达海”
通城交通不靠海、不沿江、不挨“边”,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进出口通关时间长,产品流通成本高,大宗产品进出口常常望“山”兴叹。
如何洞开山门,通江达海?通城县委、县政府决定,跨省协作,借港扬帆,借“机”起飞。
7月5日,通城县与城陵矶新港区缔结友好县区,达成全面合作协议。通城拥有了“通江达海”港口!
根据协议,通城企业进出口、货代企业将从城陵矶口岸通关,建立口岸、内陆进出口贸易直通机制。双方与邻为伴、抱团发展,全力推动两地在商贸、产业、招商、金融等领域的战略合作,打造成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典范。
通城县长刘明灯介绍,以前,通城企业从武汉、上海等地出口通关,每标箱流通成本达到2600元至3600元;如今,从城陵矶新港区通关,每标箱流通成本仅1600元。
8月31日,通城县与即将通航的岳阳三荷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城距离三荷机场仅50公里,车程约40分钟。
双方约定,三荷机场为通城企业开辟货运绿色通道和贵宾候机室,提供便利化服务;支持通城企业到三荷机场建立仓储物流基地(分拨中心)或配套生产加工基地;鼓励通城承接、发展临空配套产业,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园;通城支持三荷机场到通城设立远程候机、票务、旅游等服务机构。
全方位对接。通城全面升级路网,改造城区公路、园区公路和乡村公路,确保人流物流一小时抵达港口和机场;深化细化合作协议,洽谈在港口和机场建立“飞地经济”,让通城企业和招商项目在保税区有“一席之地”。
挺进进博会 打造内陆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通城100多人赴上海,举办进出口贸易招商、巡馆观摩、万雅采购签约等10多项活动,现场签约两个招商项目、总投资45亿元,签订采购合同两个批次、16个订单,可谓收获满满。
通城是我省唯一组织参加进博会的县级交易分团,参会规模居全国县级团第一。
一个山区县为何抢滩上海进博会?县委书记熊亚平说,通城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打造内陆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抢抓机遇,根植于雄厚的现实基础。通城地处吴头楚尾,崇商文化浓厚,长年有10多万人在外务工经商。这里民营经济活跃,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涂附磨具产业、中国最大的云母绝缘材料产业,均被纳入湖北省成长型产业集群。
早在7月下旬,通城党政代表团来到浙江义乌,重点考察学习“买世界卖世界”的新商业新零售模式。
万雅集团是较早进入商业地产、专业市场开发运营的浙商代表之一,首创“商业综合体+风情商业街区”商旅综合体模式,是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及全国市场联合会副会长单位。
通城欲引进商贸新平台,万雅欲布局中部商旅综合体。双方“一见钟情”,达成中国中部·通城万雅国际商贸城项目框架协议。
此次上海之行,由于准备充分,通城还与加拿大卡灵顿市达成缔结友好县市意向,与比中经贸委员会、与德国巴伐利亚啤酒商代表洽谈项目投资事宜。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