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理论视野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

发布日期: 2018-12-20 来源:

曲青山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和时间节点。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把握现实方位,继续前行,我们既需要向前看,也需要向后看。向前看是为了展望未来,向后看是为了回望历史。“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向后看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因为,历史是现实的由来和未来前进的基础。那么,40年前肇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呢?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将改革进行到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顺应时代潮流,尊重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时,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以后怎样去防止?全党在思考,全国人民在思考,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也在思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后,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从汲取经验教训的角度,从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好事的角度,反复强调了“文化大革命”作为反面教材的作用。他指出:“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粉碎“四人帮”后,我们进一步打开了国门,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党中央先后派出多个代表团出访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和港澳地区。规格比较高、考察时间比较长的是由国务院领导率领的中央部委和地方领导同志组成的西欧五国访问考察团。这个考察团回来后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考察报告,使我们对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我们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巨大发展差距时,给我们带来的是惊诧甚至是震动。同时,也带来启迪和深深的思考。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德国新闻代表团时就指出: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十年了,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同年同月,邓小平同志应邀出访日本,在访日期间他参观了日本的钢铁、汽车和电器工厂。在考察日产汽车公司时,他曾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了解的增加,促使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并对我国今后的发展道路进行全面思考。总结和思考的结果使改革开放在全党全社会逐渐形成共识,最终改革开放终于在中国大地上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对世界变化的形势进行了及时准确科学的判断。当时,邓小平同志就认为,世界很不太平,热点问题很多,战争的危险始终是存在的。但是,战争因素增长的同时,和平因素也在增长。经过综合分析,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1983年3月,他在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强调指出“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的问题”,“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一心一意搞建设,加快发展自己。我们党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深刻洞悉,准确把握了东西方关系有所缓和,世界战争危险逐渐减弱,科技革命浪潮不断兴起,各国争先抢占战略发展制高点的趋势和特征,作出了对外扩大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对国际形势正确判断基础之上的,顺应了世界潮流。
  (来源:党建网)

Copyright @2014-2022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