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两处红色地标 入选湖北省“三大精神”主题红色资源
发布日期:
来源:
中国老区网
黄石市阳新县老促会
近日,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现场,省文化和旅游厅隆重发布全省“三大精神”(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 )主题红色资源推介名录,阳新县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龙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两处红色地标位列其中。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阳新县陵园大道1号,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莲花湖畔伏虎山上,占地面积427亩,是为纪念湘鄂赣边区21个县市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30万革命先烈(其中阳新籍20多万)而修建的。
1979年动工,1986年11月举行落成庆典。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陵园题写园名,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原国防部长彭德怀分别为烈士纪念碑题写碑名和题词,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纪念馆题写馆名,原中顾委常委、阳新籍将军王平为烈士纪念堂题写匾名。纪念馆内陈展有湘鄂赣21个县市502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大量革命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
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1年被湖北省纪委命名为“廉政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龙港革命旧址群(含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
阳新县龙港地区(今龙港镇)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根据地之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云集着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共鄂东特委和苏维埃政府的48大机关,领导着湘鄂赣边界21个县的革命斗争,当时被誉为“小莫斯科”。这里至今保存着鄂东南特委、龙燕区苏维埃旧址和彭德怀旧居等革命旧址70余处,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9处。其中12处旧址集中分布在龙港镇区600米长的老街(人们俗称“红军街”)。这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一处不多见的革命旧址群。在这些革命旧址中,保留有当年的标语、壁画近百幅。被专家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和“苏区文化艺术宝库”。
在龙港境内,还有六处红军烈士墓群,安葬着3011位来自湖南、江西、广东、湖北等地的红军战士遗骨,其中有石碑墓46冢。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龙港镇龙港大道(新街)中段西侧,前临106国道,后倚狮子山,与烈士陵园毗连。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内有陈列楼、办公楼、来宾接待室、星级旅游公厕、商业用房等基础设施。园内绿化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湖北省名胜之一,载入《中国名胜大词典》。
始建于1976年,改扩建于2021年。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任重同志题写馆名。馆内存有中共鄂东南特委遗址、特委办公住宿处、特委防空洞、陈列室等。收藏有文告、书刊、信件、武器、壁画、烈士遗物等革命文物和照片500余件。陈列厅陈列了党在鄂东南的革命斗争史,展示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光辉业绩,再现了彭德怀、何长工、李灿、吴致民、曹大俊、叶金波等革命前辈戎马倥偬的革命历程和叱咤风云的雄才睿智。王平、程子华、傅秋涛、黄火青、侯政、陈康、兰侨等在龙港战斗过的老领导和将军曾多次前来视察,并题词、赠诗。
龙港革命旧址群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和龙港革命旧址群于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龙港革命旧址群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和龙港革命旧址群于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来源:中国老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