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旷 田健
编者按
伟大时代创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时代。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今年4月,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启动“传承红色基因 汇聚支点力量”主题宣讲,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大精神力量。6月底,主题宣讲第五场在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举行。
宣讲嘉宾 刘文娟 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基础教学系专业技术讲师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当前,湖北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全速前行,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大力弘扬三大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6月底,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基础教学系专业技术讲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践教学“山河”团队骨干成员刘文娟,围绕“弘扬大别山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开宣讲,引导武警官兵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投身强军实践、练就过硬本领,在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中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
紧跟党走,扛起支点建设历史使命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大别山精神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刘文娟说。
1917年,董必武、陈潭秋等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通过不同途径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发生根本转变,开始在大别山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0年,他们创建了武汉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实际上就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小组一共有7个人。
大别山不仅是建党基地,还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标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就了大别山的第四度辉煌。28年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的火焰虽然有时旺盛腾跃,有时只是星光点点,但始终燃烧,从未熄灭。
“大别山为什么能‘28年红旗不倒’?最根本的就是听党指挥。红二十五军得知中央红军动向,主动西进牵制敌人;皮定均旅在生死关头,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忠诚,就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密码。”刘文娟说。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两年再次考察湖北,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要求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对湖北发展提出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
加快建成支点,是湖北的使命,更是湖北的机遇。全省上下牢牢把握加快建成支点这一战略定位、战略任务、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在湖北经济版图上,一幅清晰的产业蓝图已经展开。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产业五大支柱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级规模。
今年前5个月,湖北经济延续强劲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达3287.4亿元,同比增长26.9%,比全国增速高出24.4个百分点。
团结奋斗,军民共同创造历史
大别山的革命斗争史,是一部军民同心、共御强敌的壮丽史诗。
“在白色恐怖笼罩、斗争环境极端残酷的条件下,正是水乳交融的军民情谊,支撑着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刘文娟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复“围剿”和严密封锁,根据地群众倾其所有支援红军。“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的民谣,正是当时人民踊跃参军参战、舍身支前的真实写照。
宣讲中,刘文娟讲述了发生在大别山的感人故事——
当年大别山的周大娘为了掩护受伤的新四军战士,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高山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乡亲们运送子弹干粮、抢运伤员踊跃支前。
一幕幕热血忠诚的壮志豪情,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让现场武警官兵热血沸腾。
刘文娟说,这种“团结奋斗”、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体现了“人民是力量的源泉,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鄂豫皖苏区时期,就有超过50万群众直接参与支前工作,10余万群众为了保护红军、保守党的秘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去上战场”的鱼水深情和牺牲精神,铸就了大别山军民团结奋斗、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大别山军民在党的旗帜下凝聚起的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是大别山精神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刘文娟说。
在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见证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镌刻在碑上的《黄安谣》至今仍在这片大地上回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在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和考验后,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情感纽带。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湖北省16个市(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军爱民,民拥军”,这份深情始终在荆楚大地上流淌。
勇当先锋,续写新的时代荣光
新时代官兵如何弘扬大别山精神,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大别山精神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形成的,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深刻认识到,大别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血脉相通、一脉相承。”刘文娟说,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高敬亭的游击战术、李先念的抗日根据地建设,都是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做这条道路的坚定信仰者、忠诚捍卫者。
要深刻理解认同这条道路的优越性——
高铁穿山越岭,特色产业兴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从大别山老区的沧桑巨变中,就能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光明前景,要从思想深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永葆人民子弟兵本色——
时刻牢记“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无论是参与抢险救灾、扶危济困,还是在日常执勤巡逻中热情服务群众,都要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像当年大别山人民用生命保护红军那样,用赤诚之心守护好我们的人民。
“以‘坚守信念’铸就对党绝对忠诚的军魂,以‘胸怀全局’扛起维护稳定的重任,以‘团结奋斗’凝聚克敌制胜的力量,以‘勇当先锋’锻造能打胜仗的尖刀!”刘文娟号召大家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在守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神圣岗位上,不断续写新的时代荣光,为国旗和军旗增辉,为伟大的中国梦护航。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