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动态传真

场馆联动校园 红色种子播撒心田

发布日期: 来源: 中国旅游报

高雯雯

  “我宣誓,以青春之名,传承红色基因……”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山东临沂衡大高级中学的学生来到位于临沂费县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开展“重走突围路”红色研学活动,上了新学期第一堂实践课。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边看边听”,更是一场深入心灵的洗礼。近年来,临沂市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市内各红色场馆、景区积极与院校合作,通过创新载体、共建机制、拓宽渠道,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创新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

学生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进行研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近段时间,临沂沂南县的红嫂家乡旅游区人气火爆。旅游区不时看到一队队青少年游客,他们大多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游的中小学生。

  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内知名影视剧拍摄基地,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了“跟着影视去研学”品牌。“我们对剧中拍摄的主场景进行了还原,并免费开放。”红嫂家乡旅游区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刘东介绍,“今夏前来景区开展红色研学的学生达到近4万人次,他们大多来自山东省内以及北京、上海、江苏、河北等地,其中300人以上的大型团队近30个。”

  临沂第三十五中学2024级1班的学生们到红嫂家乡旅游区开展了“探寻红色记忆传承国学智慧”研学活动。在“重走支前路”沉浸式体验项目中,他们化身支前队员,推起独轮车穿越“封锁线”,克服困难将“物资”运到了前线。这样的研学课程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近年来,红嫂家乡旅游区以“沉浸式演艺+古村实景”的模式,以真实发生在沂蒙老区的故事为蓝本,推出了《识字班》《跟着共产党走》等11个沉浸式小院演出剧目和《沂蒙四季》大型演出,还策划了多个沉浸式体验项目,深受游客欢迎。

  位于临沂河东区的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发了“行进式”党课《送军粮》,实现了“现场讲解+沉浸式演艺”结合。军部旧址纪念馆副馆长岳丽丽介绍,他们还开发了“剧本推理+角色扮演”项目《淬火成钢》,设计“红色密码”“支前体验”“红色拼图”3个模块,融合红色历史、劳动教育、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沂蒙精神内涵。

合作构建长效红色教育机制

  “时刻准备着!”在费县大青山突围战遗址纪念区,费县抗大小学的师生们正在开展“重走突围路”体验式教学研学项目。80多年前,抗大学员与党政军机关的生死突围路线,如今成为移动的红色课堂。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以下简称“大青山”)打造的这一体验式研学项目,是基于1941年的大青山突围战,让学生以抗大学员的身份重走崎岖山路,模拟当年突围场景。通过行军竞赛、掩护突围、谈感悟、唱红歌等环节,让学生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中共费县县委党性教育服务中心讲解员侯甜甜说,自2019年以来,大青山累计接待山东艺术学院、南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一中等800多个院校参观团体、9万余人次学生进行红色研学。先后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近20所高校把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作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进行学生实践的校外教育基地。“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接待研学班次62个,1.5万余人次。”侯甜甜说。

  不只是大青山,近年来,临沂市的红色场馆纷纷与院校建立共建机制,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培训师资、开展活动,协同构建长效红色教育机制。

  “沂南县与院校加深合作,将红色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旅游业态,让更多的游客接受红色教育。”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信息宣传科科长高华介绍,“红嫂家乡旅游区与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合作,邀请专家为景区进行了导游、营销、AI等培训,不断提升景区软件水平。”

  军部旧址纪念馆近年来与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深度联动。“我们与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研究生共建协议,学院先后选派2名研究生导师、1名研究生到纪念馆开展30余批次专题实践教学活动。”岳丽丽介绍。

传承推动红色基因浸润人心

  日前,中共河东区委宣传部、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了2025年“沂蒙红”红领巾志愿讲解员选拔活动,共招募了小讲解员80名。“他们将用自己的感悟去讲述红色历史。”岳丽丽介绍,“近年来,已招募小讲解员300余名,累计开展志愿讲解2000余场次,受众13.8万人次。”

  军部旧址纪念馆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河东区青少年红色教育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已经实现了预约、课程导览、学时记录全流程数字化。军部旧址纪念馆还出版了红色漫画绘本等,拍摄了微电影《沂蒙红三部曲》,并联动开展“红种子”公益课堂、“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用新表达方式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培育青少年红色传播力量。

  位于莒南县的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景区聚焦青少年群体,打造了研学品牌——“沂蒙红芽”,设置了红色传承、传统文化、现场体验、非遗手造4个课程体系。其中,“五子炮之渊子崖保卫战”沉浸式课堂,以及忆苦思甜、挑水运粮、抢救伤员、掷手榴弹等研学课程,让学生们更有代入感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组建了‘115师’志愿服务队,开展包括‘进学校’在内的‘五进’工作和‘红领巾讲解员’成长计划,培养了上百名小讲解员成为校园红色文化传播者。”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服务中心旅游开发科副科长王中升说。

  大青山在“送课进校园”活动中专门打造了《沂蒙精神点亮理想之光》《文物有故事历史照现实》等8堂思政课,《鲜艳的红领巾》《火种》等25堂“微团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到中国海洋大学、临沂市第四实验小学等100余个学校,为3.2万人次学生开展送课活动。

  如今,在临沂,红色场馆与院校的合作已形成常态化、多元化的格局。从沉浸式的研学体验,到长效化的馆校共建,再到全方位的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正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中国旅游报)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