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峰
清晨五点的沙洋县城还笼罩在薄雾中,县红色艺术团门前却已亮起暖黄的灯光。红色艺术团的团员们正有条不紊地将设备搬上印有“文化惠民”标识的专用大巴车——这辆配备专业舞台设备的流动演出车,是他们走遍14个镇区的“移动剧场”。团长叶师红手持平板电脑核对演出清单,音响师老李调试着数字化调音系统,舞蹈队的阿姨们则通过车载电视回放《傲雪红梅》的排练录像。“今天去纪山镇金牛村,设备都要检查到位。”叶师红的声音透着熟悉的热忱,这已是他带领团队开展“送戏下乡”的第5个年头。

沙洋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红色艺术团的演出车正行走在金牛村的村道上
大巴车驶出县城时,朝阳正穿透晨雾。车厢里,演员们有的补妆,有的默念台词,还有的轻声哼唱《长湖来了贺军长》的旋律。这支由40多名中老年艺术家组成的队伍,平均年龄58岁,却保持着年轻人般的活力。他们带着折叠式LED屏、智能灯光系统和专业音响,将现代化舞台艺术送到田间地头。正如叶师红常说的:“我们不仅要送戏,更要送高质量的戏。”车轮碾过蜿蜒的乡道,车窗外掠过金黄的稻田,而车厢里飘荡的红色旋律,已然将老区的晨光染得格外鲜亮。
这些演员们都是自愿参加,不计报酬,义务演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无论是烈日下的排练,还是长途跋涉的演出,大家都毫无怨言,展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正如一位老演员所说:“能为老区人民演出,是我们最大的荣幸。”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老区的深情,让他们的每一次演出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上午八点,大巴车准时驶入纪山镇金牛村的文化广场。村民们早已自发搬来板凳围成半圆,孩子们好奇地围着刚卸下的设备打转。“叶团长来啦!”几位老人迎上来,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握住叶师红。团员们迅速分成三组:一组架设可升降的LED舞台屏,一组调试无线麦克风和数字调音台,还有一组铺设防滑红毯。57岁的电工张师傅攀上两米高的灯架,熟练地安装智能追光灯,他的动作快得像年轻人。“这套设备能根据节目自动调节光线,比县剧院还先进咧!”他笑着向围观村民介绍。
舞台搭建过程中,不断有村民送来热茶和自家种的橘子。70岁的李大爷执意要帮忙搬道具箱:“你们年年都来,舞台越搭越漂亮,节目也一年比一年精彩!”叶师红边指挥边回应:“大爷,您坐前排等着,今晚的《半床被子》保准让您想起当年的事。”不远处,舞蹈演员王阿姨正用平板电脑测试舞台效果,智能灯光在她身上投下变幻的光影,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不到两小时,一个配备专业设备的现代化舞台便矗立在村头。LED屏循环播放着沙洋革命老区的历史画面,智能音响系统传出清澈的试音旋律。村民们陆续聚集过来,有的甚至从邻村赶来。望着满满当当的观众席,叶师红悄悄对团员们说:“看吧,这就是我们坚持送戏下乡的意义。”阳光透过舞台顶棚的射灯,在红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为即将上演的红色故事铺就了时光隧道。
午后炽热的阳光下,金牛村广场上的舞台设备泛着金属光泽。团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紧张的走台排练。情景短剧《半床被子》的演员们跪在滚烫的红毯上反复练习,65岁的王阿姨护膝下已渗出汗渍。“这剧讲的是红军战士把被子留给老乡的故事,”她边调整动作边说,“膝盖疼算什么,当年红军走的路比这难多了!”不远处,音乐快板《沙洋壮歌新篇章》的创作者老江正拉着几位村民核对数据:“您说咱村今年水稻亩产突破2000斤?我得把这段词改过来!"
舞蹈区,《傲雪红梅》的演员们跟着智能音响的节拍旋转,LED屏投射的雪花光影与她们的红绸舞交相辉映。领舞的陈老师突然停下动作:“第三遍转体时要注意队形变化,这个角度要让观众看到梅花绽放的层次。”她边说边用平板电脑调出3D队形示意图,团员们围成一圈认真观看。后台,女高音演员吕清芳对着智能声波仪练声,仪器实时显示的音准曲线让她不断调整唱法:“今晚的《长湖来了贺军长》要唱出贺龙将军的豪迈,每个音符都要精准。”
走台间隙,叶师红举着平板电脑穿梭在各组之间,电子节目单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灯光、音响和演员的走位提示。他突然发现话筒电池不足,立即启用无线耳麦系统:“乡亲们,今天咱们试试‘高科技演出’!”引得村民们笑声阵阵。太阳西斜时,智能灯光系统开始预演《守望》的星空效果,湛蓝的“夜空”中渐渐亮起“北斗七星”,几位老人仰头看得入神,低声议论:“这比电视里的还好看哩!”

纪山镇金牛村及镇上居民近千名观众在现场观看
暮色渐浓时,金牛村的文化广场已聚满近千名观众,智能灯光将舞台染成温暖的橘红色。7点整,LED屏上闪出“弘扬三大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艺术字样,全场掌声雷动。女声独唱《长湖来了贺军长》率先登场,当吕清芳唱到“长湖波涌军旗扬”时,台下一位白发老人突然站起来:“我爹当年给贺龙将军带过路,就在长湖边上!”歌声与历史在这一刻共鸣,许多观众悄悄抹泪。

金牛村的村民们争先恐后和红军战士的演员们合影留念
情景短剧《半床被子》将演出推向高潮。王阿姨饰演的红军女战士把半条棉被塞进老乡手中,台下一位老奶奶突然泣不成声:“我娘说过,1935年真有红军姑娘留下半条被子……”演出结束后,这位奶奶执意要见演员,拉着王阿姨的手讲了半小时往事,智能灯光在她皱纹间投下柔和的光影。
音乐快板《沙洋壮歌新篇章》欢快的节奏中,LED屏同步展示着沙洋县现代农业的实景画面。村民们惊喜地看见自家稻田出现在屏幕上,爆发出阵阵欢呼。舞蹈《傲雪红梅》的演员们手持红绸在“雪地”中旋转,智能雪花机喷出的泡沫与灯光交织,孩子们伸手接住“雪花”,笑声清脆如银铃。
压轴节目歌舞《守望》的星空特效点亮全场,舞台化作浩瀚宇宙,演员们化作守护的星辰。当唱到“你们是永不熄灭的火种”时,台下几位老红军家属站起来齐声跟唱,歌声从舞台蔓延至整个广场。演出结束后的合影环节,村民们争相与“红军战士”演员们合影,智能摄影机自动记录下这些珍贵瞬间。叶师红看着平板电脑里刚拍摄的合影,发现照片背景的LED屏上,正循环播放着白天走台时村民们的笑脸——这个细节让他眼眶发热:“看,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返程的大巴车在夜色中平稳行驶,车厢里弥漫着疲惫却满足的宁静。团员们或闭目养神,或轻声哼唱演出的旋律,智能行车记录仪正自动生成今日的演出日志——126场惠民演出,累计行程13880公里,覆盖沙洋县14个镇区所有行政村。叶师红轻轻擦去平板电脑上的灰尘,电子相册里满是村民们与演员的合影,其中一张定格在《守望》谢幕时,星空特效下老人与年轻演员相握的手。他想起6年前那个简陋的露天舞台,如今流动演出车配备的智能设备能让革命故事以如此鲜活的方式呈现,不禁微笑。车窗外的稻田在月光下泛着银波,就像这些年在老区播撒的红色种子,终将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长成一片火红的花海。
(来源:中国老区网)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