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丰碑永铸

三次抉择

发布日期: 来源: 黄冈日报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江明

  张体学在大别山区的战斗足迹中,以其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大无畏的革命斗志作出了诸多艰难而又重要的抉择,特别是面对生死与共战友牺牲时的嘱托,他作出情与义的抉择;面对掩护中原部队主力突围的重任,他作出重与轻的抉择;面对重返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的党中央指示,他作出生与死的抉择。

  张体学的这三次抉择,突出体现共产党人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精神品质。

情与义的抉择

  1942年12月26日,天气特别寒冷,大别山南麓浠水与蕲春交界处的蒋家山,新四军五师十四旅驻地,到处洋溢着热闹喜悦的气氛。这天,旅政委张体学和19岁的林少南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政委结婚对当地村民来说可是件新鲜事大事,大家自发地围在一起,当看到新娘子时,有人心里直打鼓,这是新四军团长熊桐柏刚娶没多久的妻子,咋又嫁给了政委呢,这可是稀奇事。要解开村民心里的疙瘩,还得从一年前发生在黄梅的一次激烈战斗说起。

  1941年9月,日军纠集3000多兵力,分数路向鄂皖边抗日游击根据地“扫荡”。10月上旬的一天,驻扎在黄梅县孔垄镇日军的一个中队,向龙坪山黄梅县国民党县政府驻地陈胜驿进攻,国民党县长童静安吓慌了手脚,龟缩在碉堡里不敢还击,日军一把火将县政府大礼堂烧掉了。等日军一走,童静安急忙向新四军黄梅独立第三支队长邹一清求救。

  接到邹一清派人送来的情报,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马上开会研究,直觉告诉他战机难得,应借出手援助国民党黄梅县政府的机会,狠狠打击日军。张体学和四十二团团长熊桐柏连夜集合部队与黄梅独立第三支队会合,决定从龙坪山“扫荡”日军的后面,给日军一个沉重打击。

  张体学去救国民党县长,有很多人不解。国民党黄梅县长一向仇视共产党,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抗日志士200多人,围剿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八大队,枪杀28名抗日英雄,制造震惊全国的“黄梅乌珠尖惨案”。在国恨家仇民族大义面前,张体学不计前嫌真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为早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第二天,张体学带领部队到渡河张家湾一带,接到侦察员情报,有一股日军,经县城向苦竹口方向赶去。一向善于捕捉战机的熊桐柏果断地说:“我们正要寻找目标,这倒送上门来了,一定要消灭这群小鬼子!”张体学说:“好!我们打个伏击战,让小日本鬼子尝尝我们的花生米!”张体学迅速在路边的茶亭内召开会议,制订作战方案,决定打一场伏击战。

  当天晌午,荷枪实弹的50余名日军,押着许多挑箩担筐的民夫进入苦竹口,到了三岔路口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几个正在附近砍柴、捡粪的老百姓,被抓来带路。这几个老百姓,是张体学提前安排化妆的新四军侦察兵,正等着日本鬼子上钩。不知是计的日军趾高气扬地赶着挑锣担筐的民夫,被带到熊桐柏在麒麟庙前布设好的口袋阵。眼看日军全部进入口袋阵,熊桐柏大喊一声“打!”战士们一起射出愤怒的子弹,打得敌人惊心肉跳,摸头不知脑。经过激烈冲锋和一番紧张肉搏,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清扫战场,击毙日军48人,俘虏1人,只有1名日军混在民夫中逃跑了。同时,缴获步枪40多支,机枪两挺,小钢炮一门,子弹多箱。

  这股日军被全部消灭,在陈胜驿围攻国民党黄梅临时县政府的日军闻讯,吓破了胆,慌忙在当天夜里撤围,逃回孔垄镇驻点。

  还来不及分享小溪山伏击战成功的喜悦,深受战士们敬重、与旅政委情同手足的团长熊桐柏在率部冲锋时喉部中弹,生命垂危,张体学和全体将士心情十分沉重,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团长福大命大。

  战士们连夜将团长抬到四十二团主要活动地的黄梅古角山抢救。由于医疗条件简陋,加上伤势较重,熊团长命悬一线。张体学心急如焚,不敢想象这生离死别的场面,赶紧派战士去接熊桐柏新婚不久的妻子林少南见上最后一面。

  熊桐柏与张体学同是河南老乡,同年出生,同年参加红军。张体学随吴焕先、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到达陕北,后又奉中央命令从陕北回到大别山。熊桐柏受伤留在大别山,成长为红二十八军营长,再次受伤未能随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被迫留在鄂东养伤,后担任张体学五大队机炮中队长。1939年9月,夏家山事件后,张体学率五大队突围,所属部队几经改编,先后被编入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鄂东独立团、豫鄂挺进纵队第九团、五师十四旅,但是无论部队如何改编,熊桐柏与张体学始终战斗在一起,早已结下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革命情谊。

  弥留之际的熊桐柏说不出话来,恋恋不舍地拉着妻子林少南的手,又努力将头转向张体学,艰难地将张体学的手移到妻子的手上,将两人的手吃力地合在一起。满眼是泪的张体学,何尝不明白战友的心思,战友这是要把心爱的妻子托付给自己。

  这怎么能行呢,何况这事还要得到林少南的同意。两年前张体学身怀六甲、坚贞不屈的妻子戴醒群壮烈牺牲,痛失挚爱的张体学至今独身一人。此刻面对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弥留之际的心愿,张体学很难回答。接受,不合情理;不答应,战友难以瞑目!

  见张体学犹豫不决,熊桐柏用尽最后力气紧紧握着他们的手。看着熊桐柏那双充满真挚和期待的双眼,张体学含泪答应道:“桐柏啊,请你放心,我一定像你一样照顾好少南,绝不辜负你的重托!”熊桐柏手一松,安详地闭上双眼。此时此刻,痛失勇猛善战战友的张体学心如刀绞,泪眼蒙眬,咬着牙发誓要给桐柏报仇,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面对牺牲战友临终前嘱托,这是一次情与义的抉择,以一种特殊方式,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大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新四军战士和群众。

重与轻的抉择

  鄂东独二旅是中原解放区的一支劲旅,主要由土生土长的黄冈本地人组成,清一色的黄冈子弟兵,是黄冈的人民军队,是黄冈人民的骄傲。政委张体学是独二旅的军魂,在他的带领下,独二旅全体将士胸怀战略全局,在革命危急关头作出正确抉择。

  1946年6月上旬,国民党军步步紧逼,四面层层包围,中原解放区主力部队被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100公里的狭长地带。6月26日拂晓,蒋介石集中36万重兵分四路向中原军区部队发动进攻。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打响,以中原突围为起点的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

  面对国民党的阴谋,中原军区部队司令员李先念早就按照党中央战略决策和具体部署作出积极准备,制订详细突围计划,确保万无一失,胜利杀出国民党的包围圈。面对六倍于己的强敌,要保证主力部队胜利突围,必须要选择一支过得硬、不怕死的部队掩护主力突围,而这支部队意味着牺牲,很有可能全部打光。为了全局的胜利,这种牺牲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李先念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部下张体学和独二旅,放心的是这支部队久经考验,对党忠诚,敢打敢拼,熟悉大别山情况,能够挑起这副最重的担子,不放心的是这支部队都是黄冈子弟兵,有可能全部牺牲,如果这样欠黄冈老百姓的账太多太多了。李先念还是决定找张体学当面听听意见后,再下决心。

  6月中旬的一天,在宣化店中原军区司令部,李先念和张体学坐在一起。看着张体学,李先念回忆起1938年11月下旬,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部署,从延安直赴竹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1939年1月17日,带领160多人从竹沟南下,担负起党中央和中原局赋予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伟大战略任务,经过抗日战争的胜利,部队现在发展到5万多人。1937年7月,受毛主席委派,张体学从延安来到鄂豫皖,从红二十八军政治部参谋到第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警卫排指导员,到独立游击五大队大队长,一路成长为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勇当前锋的独二旅政委。

  李先念对张体学说:“毛主席同意立即突围,越快越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并指示今后行动,一切自己决定,不要请示,以免延误时机。中原局、中原军区考虑由你部担负这次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你和这些黄冈伢觉得么样?”面对掩护主力突围这一重大任务,既是信任又是重大考验,更是意味着牺牲,彰显党性原则、大局观念。二话不说的张体学,马上抬起右手向李先念敬个军礼,斩钉截铁地说:“报告司令员,张体学和独二旅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拼尽最后一条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坚决完成任务,保证主力胜利突围。”下决心的李先念满意地说:“抓紧准备,随时应战。”并叮嘱张体学演出一场“空城计”。

  6月24日上午,独二旅在吕王城旅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作出全旅保证完成掩护主力突围任务和各团分路突围的具体部署。26日凌晨,张体学率警卫部队坚守在宣化店,肩负着迷惑军调部第三十二执行小组美蒋代表的特殊使命。部队照常出操、唱歌,加强警卫任务,并请第三十二执行小组到军区礼堂观看文艺节目。美蒋代表没有发现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及警卫部队已经撤离宣化店的异常。29日下午,在举行宴会招待第三十二执行小组全体人员时,张体学郑重宣布:“国民党军向我发动进攻,李先念将军已率中原军区部队突围。”美蒋代表目瞪口呆!

  这场巧妙的“空城计”,为主力部队突围赢得了主动。中原突围战役,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过渡阶段和解放战争初期的重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独二旅光荣承担并胜利完成这一重任,具有积极意义。

  掩护主力突围,这是一次重与轻的抉择,在重大危急关头是勇挑重担敢于牺牲,还是避重就轻打小算盘,最能体现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张体学和独二旅作出正确抉择,掩护主力部队胜利突围,用实际行动向党中央、中原局交出优秀答卷。

生与死的抉择

  国民党军发现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的行踪后,一面急忙调兵遣将跟踪西追,一面调集3万人的兵力穷凶极恶地扑向鄂东独二旅。

  面对严重敌情,独二旅6000余人于6月29日晚,按原定计划分三路向东突围。当晚,张体学率领的警卫排和第六团第一营两个连,完成掩护任务后,从宣化店出发向麻城以北方向突围。

  7月1日晚,张体学所率部队与旅长吴诚忠、副旅长何耀榜、副政委熊作芳所率旅部和第四团在麻城林店会合。随即,召开旅党委会,决定部队连夜向东北方向行动,绕道麻城以北黄土岗与福田河之间,渡过举水河,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会后,部队立刻紧急行军,雨大夜暗,道路泥泞。

  7月2日拂晓,第四团与国民党军第三十四旅一个营在黄土岗以西一带遭遇。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激战数小时,打退敌人多次冲锋,还展开白刃格斗,毙伤敌50余人,俘敌10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30余支,取得独二旅在突围中的第一个胜利,士气大振。战斗结束后,敌人后续增援部队迅疾赶来,与独二旅同一方向齐头并进。沿途,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严密封锁,旅直及第三团三次强行突围,都没有成功。独二旅处在敌人前后夹击之中,处境十分危险,如不及早突围出去,有可能在麻北地区被“包饺子”。

  当日晚,独二旅党委与第四团一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部队以营为单位分散行动,隐蔽通过国民党军封锁线,至岳西、太湖边境的冶溪河会师。随后,独二旅各部或隐蔽行军,或打退国民党军阻击,突破封锁线。7月17日,在冶溪河胜利会师。

  独二旅突围的十多天,全体将士在滂沱大雨中日夜兼程急行军,人人全身淋得透湿,糊满泥浆,许多人的脚在雨水中泡乱了,血肉模糊,疼痛难忍,但将士们都克服了各种困难,英勇击退了敌人进攻,终于跳出敌人包围圈。全旅6000多人,突围中战斗伤亡约百人,加上非战斗减员,减员总数500多人。

  冶溪河,位于安徽省岳西、太湖两县边境,是一条长约30里的长冲。旅部驻在玉珠畈。

  7月18日下午,独二旅在玉珠畈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讨论继续东进的行动计划。杀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大家心情都有些激动,东进苏皖解放区,前面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胜利大道。

  正当大家讨论在兴头上时,接到党中央电报指示“停止东进,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张体学内心猛地一沉,面色凝重,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意味着要再一次闯进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去与优势敌军周旋,刚刚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又要重新闯入虎口。张体学的思想在进行激烈的斗争,部队已经杀出了大别山,向党中央请示可以继续东进,但是党中央这一指示是战略全局的需要,独二旅作出再大牺牲也要顾全大局,就是刀山火海也要上,决不能含糊。

  当晚,张体学召开旅党委会,学习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张体学在会上说:大别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党中央让独二旅留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是战略全局的一着棋。这样,既可以把大批敌军拴在大别山,减轻李司令员在豫鄂陕、鄂西北创建根据地的压力,又可以支援全国解放区的作战。大别山是老革命根据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地下党组织还在,我们的战士大多是大别山人民的子弟,对这里的地形、社群、人情都很熟悉,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坚持在大别山打游击战争,任何困难是可以战胜的。大家毫不犹豫地表示坚决执行党中央指示,从全局出发,以藐视困难、战胜强敌的勇气,整理部队、精简干部,坚持鄂皖边地区游击战争。

  会后,张体学迅速将此决定电报中原局并转党中央。19日,党中央复电:“你旅各部在玉珠畈会合,甚慰。你们决定在太湖、岳西边境休息,整理精简部队,布置鄂皖边区的游击战争,均很正确。望紧紧依靠群众,必要时将部队以团、营、连为单位分散,以能打民团及打一个连一个营之顽军为标准,巧妙地对付敌人,注意部队纪律,到处帮助人民,在鄂皖边建立根据地。”当晚,张体学在各支队干部会上传达党中央、中原局的指示,以及鄂皖地委、旅党委的决定,要求各支队在20日拂晓前必须离开冶溪河地区。

  独二旅停止东进,国民党“清剿”的部队立即蜂拥而来,总计5万余兵力。独二旅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周旋,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一年之久,发生有记录的较大战斗34次,毙伤俘敌约2000人,建立和扩大许多小块游击根据地。停止东进,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独二旅付出巨大牺牲,全旅剩下300余人。但是,这种坚持从战略上服务全局,使大别山红旗不倒,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实施战略展开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停止东进,重返大别山,这是一次生与死的抉择,东进迎接新生,掉头西返是向死而生!在生与死的面前,张体学和独二旅再次作出正确抉择,用生命和鲜血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铮铮誓言。

  (来源:黄冈日报)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