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是红色热土、英雄故里!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组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点燃乡村发展的“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热土跑出发展“加速度”。
2月12日,走进下新镇宛大村,只见平坦的柏油路两旁松柏耸立,宁静而又祥和。不远处,新建的宛希先纪念馆巍然矗立,成为村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重要节点。
作为革命老区村,宛大村产业发展比较滞后。结合红色村庄的资源禀赋、红色底蕴和群众意愿,在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组的指导下,宛大村深入挖掘红色村庄多元价值,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突破口,激活宛希俨、宛希先等革命英烈红色资源,引入湖北智阅研学实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打造集红色研学、文化体验、田园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将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群众致富的产业优势,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当地百姓谋“红色福利”。
“以烈士陵园为核心,我们还打造了红色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红色文化节点,在提升整体环境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及还原原有的景观风貌,营造历史文化氛围。”宛大村党支部书记宛亚文介绍,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万元,并带动当地3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当时召集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时,所有人自愿将自家的陶瓦罐、青石条捐出,来打造长达3公里的重走长征路红色路线。”宛亚文指着一旁的景观点说,“红色革命精神已融入乡亲们的血脉里,为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大家毫不犹豫。”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2018年,村里引进了湖北腾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对宛大村周边的380亩荒山进行土地流转,打造黄金茶基地。“每年一到四月份的采茶期,就有周边130多个村民来这里采茶,每人可增收300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宛亚文介绍。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宛大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宛亚文说。同时,宛大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评选“最美庭院”“好婆媳”等活动,推动文明乡风浸润人心。昔日“脏乱差”的落后村蝶变为省级文明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红绿融合’,进一步建设研学基地,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文化饭’,真正把宛大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站在宛希先纪念馆前,宛亚文信心满怀。
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红十五军诞生地,邓雅声、宛希先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和革命遗迹,以“红色文化”为引擎,高标准推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擦亮红色文化名片,使之成为基层党建的示范、基层治理的样板、乡村振兴的标杆。
(来源:学习强国湖北平台)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