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乡村新貌

河南襄城:红石山升起的“绿色明珠”

发布日期: 来源: 襄城融媒体中心

侯楠楠

  初夏的风掠过首山山头,成片的林海翻涌着苍翠的浪涛,掩映其间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

  若不是和旧照片对比,你很难想象现在无边的绿色海洋曾是昔日的红石荒山。

  首山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县城南3公里处,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2.90公里,面积约19.72平方公里,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著称于世。

  早年,周边村民沿袭着“靠山吃山”的传统,对首山红石进行开采。

  “从下学就跟着老父亲上山采石头,一天能装个两三车。”现年58岁的襄城县湛北镇北姚社区居民石二营回忆当时的情景。无序开采致使整个山体裸露,岩壁斑驳、满目疮痍、千疮百孔,地质面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14年,襄城县首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正式开工。以渣堆清理、采坑回填、坡面整治、护坡、集排水、道路修建、绿化、人文景观改造等治理工程,全面消除首山地质灾害隐患,改善地形地貌,恢复土地功能与生态环境。同时,借助首山治理工程实施的生态环境改善,襄城县大力实施首山周边“揽山入怀,纳水润城”发展战略,着力建设首山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七彩首山、首山特色生态园、首山油菜花主题公园、首山风筝文化园等项目。还根据每个乡村特色,每年举办风筝节、油菜花节、樱桃采摘节、西瓜节等,营造振兴乡村氛围,实现“山、水、城”一体化的碧水蓝天美好家园。

  “封山了以后不让采石头了,开始大面积种果树。我种了七八亩樱桃,采摘期一亩地能收入六七千元。现在山上路通了,树绿了,来的人也多起来了,谁来都夸咱这风景好。”石二营的脸上挂满笑容,怎么也没想到如今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

  据统计,首山现已绿化荒山8615亩,绿化美化彩化林地574万平方米,种植乔木类69.59万株、藤本类128.51万株,首山植被覆盖率从治理前的不足10%提升到66%。如今的首山,红石不再意味着开采,而是成了生态旅游的亮点。当地群众也当起了讲解员,讲述着从“凿山取石”到“封山育林”的变迁故事。山间的小径蜿蜒,两旁的侧柏、雪松等蓬勃生长,春来山花烂漫,秋至层林尽染。这“红石绿衣”的新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也从“卖石头”转向了“卖风景”。“油菜花节期间,只卖水一天就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现在我们这里人气旺起来了,群众坐在家门口,钱都挣到腰包里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零元变成现在的每年四五十万元,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首山就是我们的靠山。”湛北镇北姚社区党支部书记康文昌欣喜地说。

  首山治理只是襄城县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襄城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树牢“六个严禁”红线,以“六提倡、六反对”为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合理布局绿化空间,科学精准实施造林,壮大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着力提高全县森林质量,持续提升襄城县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襄城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小治理、大保护”的总体思路,持续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加强山区管护力度,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保护,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绿色走进群众、渗透生活、影响观念,努力打造生态修复治理的“襄城样板”。

  (来源:襄城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