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环境差、产业弱,年轻人不愿意回来;现在民宿火了,游客络绎不绝,农产品也卖得好了。
深圳市深康学校的学生来程河村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黄冈市红安县高桥镇北部,电视剧《亮剑》李云龙原型、开国中将王近山将军的故乡——程河村,正经历一场深刻蝶变。这个曾以厚重红色历史闻名的村庄,如今以党建引领,抓住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契机,围绕“战神故里 亮剑程河”主题,融合发展农文旅产业,成功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村镇行列,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色文化活起来——铁匠铺叮当响 20万游客寻“亮剑”
“我们不能守着‘金饭碗’等饭吃,要让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程河村党委书记张世财道出发展思路。
作为王近山将军的故乡,程河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这里是黄麻起义的重要集结地之一,也是全国传统村落和红色教育基地。如何让这些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动能?程河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围绕“战神故里 亮剑程河”主题,程河村深挖红色IP价值,建设亮剑公园、初心广场、亮剑精神体验馆,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红色教育基地。组建“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复原铁匠铺、豆腐坊等传统“九佬十八匠”场景,引入善书、荡腔锣鼓、皮影戏等非遗民俗,实现“一塆一规划、一户一故事、一步一景致”,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在“亮剑精神体验馆”前,来自深圳的研学团导游小张正带领学生参观。“孩子们特别喜欢这里,不仅能听故事,还能沉浸式体验,这里的教育方式更具感染力。”她深有感触地说。
农文旅融合富起来——养对虾办民宿 村集体收入冲刺百万元
“过去靠种菜养鱼,收入微薄。现在家门口搞民宿、办农家乐、养对虾,增收渠道多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张大叔乐呵呵地说。
程河村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引入市场主体6家,建设黄泛区农场食堂、对虾养殖基地、亮剑军事化拓展区,先后建成500亩红滋福桃园、千亩红苕基地、450亩董冲茶场、3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2间特色民宿等特色产业,成功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金色产业,形成“山上看桃花,池塘养对虾,白天游乐购,晚上宿农家”的产业新格局。
不仅如此,村里还积极对接电商资源,培训农民直播带货,将红薯干、油面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我们将继续深化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扩大民宿经济、特色农业、研学培训等产业规模,力争今年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大关。”张世财信心满满。
乡村治理暖起来——共治共享聚民心 “五美庭院”众人创
“大事小事大家议,村庄建设齐出力。”村民议事会代表梅老爹道出治理新气象。
程河村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治理,持续开展“我为村庄建设出份力”活动,通过党员会、户主会、湾组会征集建议270余条,激发共建热情。“我们发动8名志愿者组建红色卫生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邻里关系更融洽了。”村妇联主任说,特别是评选出13户五美庭院,带动了很多家庭主动美化环境。
整合资源建设幸福食堂、共富工坊,吸引周边集镇锣鼓、腰鼓、舞蹈3支民间文艺队伍进驻,年开展红色主题活动40余场,群众参与率85%,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代代相传。
“乡村振兴,不只是建基础设施、搞产业,更要铸魂。我们致力于凝聚人心、重塑文化,办好老百姓的事,让孩童快乐成长、老人安享晚年、青年创业有机会、妇女权益有保障、组织认同更坚实。”程河村第一书记闵琪阐释发展理念。
从“战神故里”到“文旅热土”,从“红色记忆”到“金色产业”,程河村实现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文化活的华丽转身。这片浸润着“亮剑精神”的红色沃土,正以昂扬姿态,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共富新篇。
(来源:湖北日报)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