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党史 >  回忆文章

韩先楚将军的故乡情

发布日期: 2015-07-13 来源:

邓运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先楚将军,在他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与故乡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他与故乡人民之间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我当红军时还借了您四斗谷子没有还哩”
  1949年,在辽沈战役中威震敌胆,率部歼灭了国民党范汉杰、廖耀湘两个兵团指挥部,尔后又参加了平津战役,屡建功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将军,扬鞭跃马,挥师南下,顺道回到了阔别15年的故乡红安。
  在红安县西部的上新集镇大西河畔,韩先楚将军急促地扬鞭催马,翻过一道山梁,箭一般地穿进了一个密林环饶的小村。这就是将军的诞生地——吴家嘴村。
  这是一个只有10多户人家的山村。韩先楚在这里度过了14个岁月。十几年没有回老家,这次回来,他还是一口乡音,当了副司令员,与少儿时的伙伴仍然称兄道弟,直呼外号,笑骂无拘。“海洲呢?他怎么不来见我?”韩先楚见前来迎接他的人群中没有他儿少时最要好的伙伴吴海洲,便大声地喊起来,“我还欠着他四斗稻谷哩!”
  吴海洲被乡亲们从田里喊回来,“哎呀呀,是先楚老兄回来了呀!”吴海洲紧紧握住韩先楚的手,上下打量着这个着一身整洁军装的儿时伙伴,“瞧你这身军装多么威武啊!我早就说过,我们村那时的几个光屁股蛋中就数你最有出息,能成大器,么样呢?叫我说着了吧!”
  “哪里哪里,我只是比你们多看几本书,多了一些野气,爱东奔西闯的,当年你要不是守着两亩地,跟我一路出去,肯定比我更有出息。”韩先楚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三支钢笔,“海洲哇,听说你屋里人(指妻)生了三个机灵的小伢,我把这三支钢笔送给你,让伢儿上学念书去.将来一定比你、比我更有出息。”
  吴海洲接过三支钢笔,双手颤抖着,眼眶湿润:“这可叫我么样谢你啊!”。
  “谢啥,我当红军时还借了你四斗谷子没还哩!”韩先楚又提起了那笔陈年旧债。
  “你韩司令在东北战场上立了那么大的功,活捉了廖耀湘那鬼日的,为人民报了仇,雪了恨,怎么只值得那四斗谷子呢?”
  “借东西要还,这可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的。”韩先楚还是执意要还他的。
  “那就用这三支钢笔作抵。”吴海洲也执意不要他还,“眼下家乡已经解放了,搞了土改,我们大家都分得了田地,我有的是力气,花点力气,庄稼就有好收成,再也不用交租谷了,全归自家吃,不缺吃的,怎安得上要你还那四斗谷呢?不过你那张欠条我不想还给你,那上面有你韩司令的签名,我把它留下来,往后总有个‘想头’的。”
  “那就由你吧!”韩先楚点点头,表示同意。
  那张欠条一直包在吴海洲的红布包里,成了吴海洲家里的传家宝,他经常拿出看一看,摸一摸,然后给儿子、孙子讲起红军时期的革命故事,讲起韩先楚将军的为人……

  “多年没有回,想你们哩”
  1975年,韩先楚又回到老家看望乡亲们。他挨家挨户地看望乡亲,走到哪家就在哪家吃家常便饭。他说:“这样随便些,同乡亲们叙叙往日情,拉拉家常事,说说心里话,觉得痛快。也便于听到真话,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又不会增加公社、大队的开支,开支大了,群众负担不起。”
  他来到乡亲闵永进家中。闵永进全家欢喜,准备杀只老母鸡招待韩先楚将军。
  “莫杀鸡,我不图吃你家个么事的,只是多年没回,想你们哩。”韩先楚晓得乡亲们的生活过得艰难。“这年头,你们吃的穿的还不宽裕,我心里就很是过不去了,杀鸡吃,我就更是有愧啊!”几句贴心话,把将军与农民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闵永进一家人感到透心的温暖,闵永进他老伴已将一只长得最重的老母鸡捉住要杀,韩先楚硬是让他放了。
  “留着它,多生几个蛋,解决一点油盐钱,免得手头总是那么紧巴巴的。”韩先楚说着言归正传,“说说看,解放快30年了,乡亲们的日子怎么还没得大改变,总是缺油少盐?”
  面对将军的发问,闵永进敞开了平日里封闭的心扉……
  在看望乡亲们的过程中一,韩先楚将军了解到,当时的大队和生产队干部配得很多,群众有怨气,出勤不出力,分值扯得很低,日子也就过得很艰难。
  离开红安之前,他嘱咐县委领导说:“大队、生产队的干部要精简一下,干部太多了,群众有意见,也负担不起……”
  “火速向红安调拨五万件旧军大衣”
  星移斗转,岁月推移,过了6年的时光,韩先楚将军再度回到故乡红安视察。
  这是1981年冬的一天,正在故乡红安视察的韩先楚将军早早地起了床,他推开县委客室的窗门,窗外雪花纷飞,北风呼啸,寒气袭人,陪同人员和县委领导考虑到将军的身体,劝他这天不要回老家。
  “谁说不去?你们都不去我也是要去的。”韩先楚穿上大衣,走出房间,决意要回老家吴家嘴。
  小车在风雪中开出县城,向西拐弯,急驰30公里,来到了大西河畔的上新集镇。干部们站在雪地上迎候着将军的到来。
  “天这么冷,还下着雪哩,你们都在雪地上等,这下可真叫我不好意思。”韩先楚将军与干部们一一握手,“到了镇上,离家只有四、五里路程了,车子雪天难得开进去,我这身子骨还挺硬的,能走回家。”
  大家说了一大堆理由,总算把韩先楚将军请进了生好了木炭火的办公室,请他提出想见哪几位乡亲,就用车将他们接来与将军见面。
  韩先楚望望窗外,鹅毛大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雪下得这么大,莫叫多了人,就叫永进和海洲两个来。”
  闵永进和吴海洲很快被接到镇里。这两位乡亲已年逾花甲,但身体还很健康,他们满脸高兴地走进办公室,伸出冻裂的双手与将军紧紧地握在一起。
  “你们两个还好吧?”韩先楚将军先向两位乡亲问好,“这些年的日子可比以前过得顺畅些?”
  “好啊,顺畅,眼下乡里富起来了,你莫操心,就安安心心做大官吧!”吴海洲与韩先楚将军谈话,向来是不拘礼节,这后面一句带“刺”的话,使将军心中隐隐地感到了几分痛楚,此时将军已注意到坐在一旁的闵永进因衣服穿得太少,冻得在生着炭火的盆边打起哆嗦来。
  韩先楚站起来,脱下身上的皮大衣,“永进,这皮大衣我穿不着,送给你了。”
  “这么行呢?”闵永进连忙推辞,“我冻着了不打紧,可是你冻坏了身体,我们担当不起哩。”
  “穿上吧,不要多讲!”韩先楚象是下命令,他再也坐不住了,“走,快点,回家里去看看,看看乡亲们的日子是怎么过法的。”
  永进和海洲领着将军回村了。
  “乡亲们,韩司令回家看我们啦!”一进村,吴海洲就扯开嗓子高声地叫喊起来。
  乡亲们很快迎了出来,拥着将军聚到了海洲家里。韩先楚一进屋就向海洲老伴问好,海洲老伴一双手很不自然地挡在衣襟的补丁上……
  见此情景,将军一手将随身带的手杖重重地扔在地上,一手捂住胸口,他的心似乎在剧烈的疼痛回到县城后,韩先楚让秘书要通兰州军区的电话,迅速传达他的命令。火速向红安调拔五万件旧军大衣。
  “这笔钱……从哪里开支……”秘书小心地询问着。
  韩先楚一甩手杖,火了:“没地方开支,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了以后,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子子孙孙扣下去!”
  等秘书打完电话,韩先楚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晓得不?红安在革命战争中死了多少人?大革命时,红安是‘铜锣一响,四十八万’,1949年解放时统计人数是33万,有14万人在战争中牺牲和遇难。红安过去叫黄安,红安的红字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把最后的一碗米,最后的一尺布,最后的一双鞋,最小的伢子,都奉献给了革命。五万件旧军大衣算什么?他们早就有权得到,然而他们现在还没有得到,我真是愧对了父老乡亲啊……”
  韩先楚将军对故乡人民有着深情厚爱,每次回乡视察,他都深入到农户、工厂、水库、电站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他根据调查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对红安县的工作提了很多建议和指示。他听了县委的工作情况汇报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好作风,不要说假话,说假话一害人民,二害党。”
  他在视察上新集镇高刘村的杉树基地时,看到满山遍野的杉树,将军心里格外高兴,他鼓励县委负责同志说:“办杉树基地好,能栽杉树的山要多栽杉树。”
  他看到城关镇街道两旁的树还不算多,品种也很单调,就在车上对县委负责同志说:“城区的绿化工作也不能忽视,市政建设要合理规划,多种树可以美化环境。”

  “我要是去世了,就让我回到红安去”
  1986年3月,韩先楚将军病重,在武汉住院治疗。病床上,他又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植树造林:“现在是植树的季节了,你们给我弄些雪松、桂花之类的风景树,送到红安去,叫县委的同志把它栽在城关的街道上,美化美化街上的环境。”他把秘书和夫人叫到病床前叮嘱着,
  韩先楚说着说着把目光转向夫人刘芷:“红安怕是不能再回去了,可我跟县委的同志说过,家乡要多搞植树造林,既要在山上造用材林,也要在街上栽风景树,美化街道,我跟他们许过愿,要送风景树给他们……我身体不好了,这个愿就托你去了……”
  停了一会,将军又对刘芷说。“你送树苗回去时,请代我向县委、县政府的同志问个好,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问个好,就说我韩先楚很想念他们,我要是去世了,就让我回到红安去,让我的灵魂与他们永远相伴、相依……我是红安人……你们要让我回去……”
  不久,韩先楚将军的夫人刘芷和秘书将雪松、桂花、白玉兰等珍贵的树苗送回了故乡红安,并转达了将军的嘱吒……
  红安县委按照韩先楚将军的指示,将树苗栽在了城关镇的街道上,精心管理。这些珍贵的树苗,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故乡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了。
  可是,就在这年10月3日,74岁的韩先楚将军却逝世了。
  1987年5月18日,韩先楚将军的骨灰,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厅领导和夫人刘芷及其子女护送回到红安。

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