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菲菲
当1937年的烽火撕裂神州大地,湘西子弟兵用双脚踏出了一条铁血征程——从嘉善阻击战的七天七夜,到雁门关伏击的雷霆一击;从晋西北收复七城的浴血厮杀,到南泥湾垦荒的军民同心。这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足迹,既是筸军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的生死奔赴,更是湘西儿女“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精神远征。
1937年10月,八路军120师在雁门关伏击战前线。左起为:甘泗淇、关向应、周士第、贺龙。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今日重读这些跨越时空的壮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120师在陈庄巧破日军“牛刀子战术”,或是128师用血肉筑起的11公里防线,更是一个民族在绝境中迸发的生命伟力。凤凰古城如今的万家灯火,嘉善田野上的千重稻浪,都是当年湘西那群年轻人用生命奔赴的明天。
让我们以文字为舟,溯流而上——在杨通义烈士的墓碑前触摸滚烫的忠魂,于南泥湾的窑洞里聆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角。这既是对历史的郑重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所有为民族自由而奔赴的青春,终将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绽放永恒的光芒。
当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各民族同胞团结抗战,湘西各族人民积极响应,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数万湘西儿女离乡抗日,奋起御侮、奋勇杀敌,绝大多数在抗日战场上壮烈殉国,其中就有不少湘西籍红军将士。他们被编入第八路军第120师,成为这支“铁心跟党走,专啃硬骨头”的抗日铁军中的一员,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开启了伟大的抗战征程。
北上抗日,万里转战赴国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带领红二、六军团,创立了以永顺、龙山、大庸、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土家族苗族热血青年们踊跃参加红军,革命队伍不断壮大,由会师时的7000多人发展到2万多人,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湘西儿女参加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身经百战,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甘宁边区。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日军拉开全面侵华序幕。8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贺龙任师长。不少经历过长征考验的湘西子弟,也随红二方面军主力编入八路军第120师,他们以湘西人不怕牺牲的血性与坚韧,成为这支铁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雁门伏击,黑石头沟铸铁军
1937年9月3日,贺龙率120师主力8200余人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此后,这支抗日铁军的战斗足迹北抵内蒙古、南达广东,纵横万里,大跨度机动,任务之多样,行动之频繁,地域之辽阔,在中国抗日军队中绝无仅有。
1937年9月3日,八路军120师主力从庄里镇出发,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1937年10月18日至21日,在贺龙指挥下,120师第358旅716团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以南的黑石头沟地区连续两次设伏,共击毙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沉重打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度切断日军补给线,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忻口防御作战。这场战役作为120师抗战之初具有代表性的一仗,被载入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光荣史册。
晋西北鏖兵,收复七城显军威
1938年2月起,120师对同蒲铁路北段及太原、忻县间的公路展开破袭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日军调集万余兵力分五路向晋西北发动围攻,妄图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20师与日军激战20余天,接连收复了被日军侵占的岢岚、五寨、保德、河曲、偏关、神池、宁武等7座县城,共歼灭日军1500余人,粉碎了日军的围攻,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从而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沉重打击了日寇,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平原大捷,齐会毒烟见忠魂
1938年12月,贺龙率领120师主力冒着纷飞的大雪挺进冀中平原。1939年4月,贺龙指挥120师在河北省河间市的齐会村成功组织对日歼灭战。与120师作战的日军是曾经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精锐吉田大队。贺龙调集7个团的优势兵力,狠狠打击日寇。进攻受挫的日军,炮轰齐会,并向其北面的120师部驻地大朱村发射毒气弹,贺龙及120师机关20余人都中了毒。尽管身中毒气,贺龙依然坚持指挥,最终取得齐会战斗的胜利。此役,120师歼敌700余人,基本全歼吉田大队。
这是120师挺进冀中平原后的第一次歼灭战,亦是八路军首次取得平原大量歼敌胜利的模范战例,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冀中平原由“点线”扩大到“面”的占领企图。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称赞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
相持典范,陈庄巧破“牛刀子战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1939年9月,贺龙又指挥120师以优势兵力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地区成功伏击进犯的日伪军。贺龙、聂荣臻指挥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集中6个团的优势兵力,将计就计,调兵遣将,巧设伏阵,经6天5夜的周旋激战,全歼日军1200余人,粉碎了敌人洋洋自得的“牛刀子战术”,创造了山地歼灭战的光辉范例,这也是贺龙用兵布阵的杰作,挫败了日伪军寻歼八路军主力、破坏晋察冀边区后方的企图。
毛主席称赞陈庄大捷是抗日战争敌我相持阶段的“模范歼灭战”。陈庄大捷后,1939年10月至12月,120师主力在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战斗中,通过各种游击战,歼灭日军3600余人。
南泥湾垦荒,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0年,八路军三大主力师——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即著名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让国民党改变了对共产党发展能力的认识。为打压共产党,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给根据地军民造成极大困难。
120师359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危急关头,毛主席提出与敌人的封锁和包围作坚决斗争,对敌人的经济封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对待敌人的军事包围,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贺龙领导晋绥人民积极开展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不断扩大和巩固晋绥根据地。1941年初,王震将军率120师359旅7000余将士进驻延安南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就这样,120师359旅成为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的英雄部队。经过两年多的努力,359旅开荒耕种30余万亩,年产粮食400余万公斤,为全军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毛主席题词赞誉359旅是“发展经济的前锋”。
湘西英烈,武陵热血照千秋
有史可查,8万多名湘西儿女离乡抗日,仅剩数千人归家,绝大多数在抗日战场上壮烈殉国,与英勇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铸就了不朽的伟大抗战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抗日烽火中的湘西子弟,他们未曾留下姓名,却以血肉之躯铸就了民族的脊梁;他们或许没有显赫战功,却以最简陋的装备、钢铁般的意志,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无声的丰碑。那些没有墓志铭的英魂,诞生于湘西这片红色热土,成就了中国抗战史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历史辉煌……他们,早已化作夜空中的永恒星辰,照耀着广袤的神州大地。
(来源:学习强国 湘西州平台)Copyright @2014-2025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