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三面临长江,北临汉江及其支流东荆河,西北与荆门丘陵相连,因境内原有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四个大型湖泊而得名。流域面积11547平方公里,耕地650多万亩,水域344万亩,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四湖流域由云梦古泽变迁而来,是云梦古泽的盆底,一般年份都存在渍、涝、旱等灾害,因受外江的威胁,尤以外洪内涝为主要灾害。新中国成立后,四湖流域的治理一直受到国家、长江委、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得到世界银行的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四湖工程,作为建国后逐渐形成的排灌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的代表,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
1955年11月,湖北省四湖排水工程指挥部成立。随即组织开挖四湖总干渠东港口至伍家场和东干渠下段,拉开了四湖水利工程建设的序幕。经过5年建设,通过近30万大军紧张分段施工,于1960年3月完成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田关河开挖巨大工程,使主纲总干渠贯穿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四湖),以总干渠和东、西干渠为骨干的四湖地区排水系统基本形成,结束了内荆河河道迂回曲折、排水不畅的历史。
从1971年起,先后建成了半路堤、杨林山、田关等16处1级电排站,极大地提高了四湖地区的排涝能力。1973年10月,荆州地区组织江陵、监利、洪湖、潜江、沔阳、天门等县民工35万人,开始进行洪湖主隔堤工程建设。1977年10月至1978年1月,进行西干渠扩挖、灭螺工程建设。江陵、监利、沙市投入劳力8.5万人,完成土方600万立方米。1978年11月,四湖总干渠续建扩挖工程动工,按原设计加宽,疏挖习家口至子贝渊一段,由江陵、潜江、监利三县民工施工,到1980年2月完工,完成土方2008万立方米。1988年11月四湖东干渠扩挖工程破土动工,1989年1月竣工。投入劳力10万人奋战40天,完成土方340万立方米。
近些年来,在国家的关心重视下,实施了四湖西干渠水利血防治理工程,完成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总干渠一期工程,对流域800千瓦以上大型排涝泵站和部分中小泵站进行了更新改造,大型水闸除险加固纳入了国家计划。同时,灌区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全面推进,四湖地区的排涝抗旱体系不断完善。
在60多年的流域治理中,湖北人民发扬战天斗地的精神,经过“修筑堤防、开渠建闸、兴建泵站、续建配套”四个阶段的治理和建设,建成了以总干渠、西干渠、东干渠、田关河等6大干渠为骨干的排水渠系;建成了以新滩口、田关排水闸为主,辅以新堤排水闸、杨林山深水闸联合运用的自排系统;建成了以高潭口、新滩口、螺山、田关等17座一级泵站为主的电力外排工程;对长湖、洪湖进行重点整治,加固湖堤,固定湖面,确定了调蓄面积和备蓄区。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基本形成江湖分开、河湖分家,以湖连渠,渠连闸站,排涝自如的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在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铸就了震今烁古的辉煌。
经过多年治理,在内垸排涝抗灾中,四湖流域先后战胜了1980年、1983年、1991年、1996年、1998年五次特大洪涝灾害,防洪经济效益价值量近千亿元,是防洪工程总投入的10倍,为保障农业生产丰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的四湖流域,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 。
(邓国保)
Copyright @2014-2024 www.hbds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技术支持:荆楚网 鄂ICP备18025488号-1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